河南报考指导

首页 > 河南军转干考试 > 报考指导

军转干部安置中应注意的问题汇总

华图教育 | 2012-04-27 09:54

收藏

  一、 认清形势,充分了解当前军转安置情况的变化

  转业干部安置政策是国家和军队的一个行政法规,是做好转业安置工作的基本依据。目前执行的是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2001年3号和2007年8号文件。这两个文件贯彻执行到现在,应该讲总体形势是好的,各级地方党委、军转部门、组织部门切实把安排好军队转业干部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地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简各级党政机关、实行公务员队伍定编考核管理等重大改革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阻力,采取多种方法,安排了大量的军转干部,绝大多数都进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很少一部分也进了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你想想,这十年全军每年都是五、六万干部转业,十年加起来至少也有五、六十万,这个数量的确很惊人。我们已转业的干部讲,他到地方工作后,经常跑各个政府部门,接触的人一问起来都是军转干部,真有点“军管”的味道。近几年,按照文件规定对进公务员队伍的转业干部一般控制在25%,但实际上都大大的超出了这一规定,普遍都达到50-60%。大家想想,地方考公务员的比例是多少,少的一比几百,多的一比几千,难度非常大。可见对我们转业干部还是相当照顾。尤其是对部队师团职转业干部安置,文件规定是安置的重点,各级地方党委、军转部门也高度重视,像湖北省出台的文件规定要做到“两带”,既带公务员指标、带领导干部职数指标安排。每年还对安置情况进行检查,对没有完成转业干部安置任务的,必须向省委、省政府写出报告。陕西省一直是兰州大区和兰空军转干部集中安置的省,光省直机关就超编了五六千人,但每年都拿出相当数量的公务员指标来安置团以上干部,尤其对副师职干部,都平职安排在副巡视员岗位或正处实职岗位,是全国省市里安排好的。另外,对我们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从事飞行行业、授予荣誉称号、立功受奖的人员,也有充分的照顾。所以讲,在贯彻中央、国务院、军委3号、8号文件上,总体形势还是不错的,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是十分努力的,安置工作也是有成绩的,这一点必须充分的肯定。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转业安置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面临的矛盾和挑战越来越突出这样一个事实。主要矛盾就是地方深化改革和转业干部数量多职务高难以安排之间的矛盾,这对各级地方党委、组织、军转部门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你想想,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机构要合并精简,按照公务员管理定岗定编,公开招聘公务员,一方面,又要大量接纳安排部队转业干部,你说能不难吗?我们2003年宣布裁军30万,三年完成,每年给地方安置的军转干部都在七、八万,本来2006年应该结束,结果,这两年每年还安排了6-7万人,平均每年进入各省的团职干部都在五、六百人,而且,至今这个数量也没有减下来。所以,平心而论,你要说地方十分欢迎你转业干部来工作那不是一句实话,你要说地方没有努力安排转业干部那也是不对的。可以说,他们出于讲政治的要求,正在做一件难以为之而又不得以为之的工作。因此,就出现了安置单位要年轻的不愿要年龄大的,要职务低的不愿要职务高的,以及进热门城市难、进热门单位难、落实行政编制难、安排领导职务难的大趋势。虽然国家大的安置政策没有变,但从各地执行安置政策来看,还是有很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一是在职务安排上降职较多。原来各省都是降一级安排,但现在有的省市都降两级,比如山东、江苏、河南等省,普遍师、团职干部都要降两职安排,前2年进山东的两名正团职干部在一县级市也只安排了副科级职务,等于降了三级。3号、8号文件没有规定降职安排,只是说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但现在降一、二级成了俗成的套路,这对我们师团转业干部实在有点吃亏,也不够公平。二是安排非领导职务岗位比较普遍。尤其是进省城的正团职干部,安排正处调、副处调的比较多,进热门单位和任职不够低年限的干部也大都这样安排。我们这几年进陕西、甘肃省口的正团职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安排在非领导岗位上。不管如何,军队的转业干部刚回地方是不会让你当主官的,因为你不懂地方经济工作。当副职位子也少,只有下调研员的虚职。就是这样的位子过几年还不知有没有,因为调研员也是有编制的,以前一般都是用来解决机关的老科长职务的,用完了就只有等有人调走或退休。2008年我们进甘肃省口的四名正团职干部就是等了一年多才下的调研员职务。三是安排的单位也相对不如前几年好。地方对转业干部所进单位基本上是实行轮流制,前几年安排了转业干部或单位超编多的单位,今年就不会再安排。我们军转干部年年有,所以好多单位都轮了好几回了,热门单位根本进不去。有的地方组织部门讲,现有的政府部门领导岗位安排差不多了,以后只能往参供单位、事业单位考虑。另外对所进的单位现在比以前要严多了,有的省对进入公、检、法、工商、税务、安全局、纪委要统一组织考试,这就多了一道门槛。有的海关、工商、税务因为是条条领导,必须这些部门的上级同意你才能进去,省军转办说了也不算,包括发改委也是这样。四是部分省市考核和限制条件也多了。主要实行了公务员资格考试和能力素质考核,以及双向选择等办法。考试考核不理想的直接影响到安置的质量。如你考试考核的分数低,在选择单位上就没有余地。正团职干部如果选择在省口安排,还要参加双向选择,自己找“婆家”,这样,增加安置中的不确定因素,难度也加大了,当然,你实在找不到婆家,军转部门也会保底分配,但单位就由不得你挑了。限制部分主要在所进城市、以及安排职务上。进城市的条件是越往大城市、热门城市条件限制越严,现在不光是你在该城市买房,而且要取得长期户口2—5年以上。对职务的限制主要是任职不满当地规定的年限的很多地方也不安排实职。一般来讲,职务编制紧张或正团职干部转业较多的地方单位,对在部队任职时间限制就较长,否则就会短一些,但一般都在三年以上,有的则达到五年(郑州、南宁)。以上我讲的安置形势和特点是我们近几年掌握的情况,讲问题多一点,讲困难的方面多一些,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掌握情况,有个充足的思想准备,以便在未来的安置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

  二、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调整好心态,树立一个良好的择业观念。这是迈好转业这一关的思想基础。一旦确定转业后,大家的思想包袱也就多起来了,既有对安排单位职务的考虑,有又怕安排不好的顾虑,等的时间长了,心理还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听到安置形势不好,还容易丧失信心。毕竟转业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牵涉到每一个同志的后半辈子的工作和生活问题,考虑多也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不正确的想法和心态也会影响到我们第二次择业,因此,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个良好的择业观念。我认为,要做到“四个克服”。

  一是要克服权利欲念,树立干事业的思想。有的同志“官本位”的思想较重,转业不是想到地方去干一番事业,而是一心想到地方当官,进有权、有钱、有车、有房的单位。这种想法与当前严峻的安置形势是不符合的,与上级的转业安置政策也是有矛盾的。如果把你分到非领导岗位怎么办?手中没有权,行动没有车,两三个人一个办公室,还要服从比你年轻的处长指挥,你还干不干?因此,必须正确解决权利观问题。我以为,我们转业干部到地方不管是安置在实职岗位还是在虚职岗位都是一个工作平台,都是去为党干工作干事业的,有实职岗位,自然风光,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归根到底也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的。想当官不能说不对,但从私利出发就大错特错。现在社会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权高位重的官就是一种。我们要面向实际找准自己的位子,在地方为我们提供的平台上,努力为党工作,干出一番事业来,才能借助这个平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或在这个平台上活动的时间长一些,干不好,有可能上去不久就会下来。现在地方实行干部人事改革,很多岗位都是竞争上岗,只有你干得好才行,否则就会被淘汰。我们去年跑了很多地方,也听到不少这方面的教训,有的转业时间不长,干的也很不错,还被提升使用,位高权重了,又不加强学习改造,不久就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被双规了,后锒铛入狱,后悔莫及。

  二是要克服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准确把握个人定位。俗话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指的是人都有好的向往和期盼,但脱离实际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也是实现不了的。一般来讲,转业干部普遍的期望值都较高,希望安排一个好单位好职务,毕竟大家在部队工作几十年了,把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国防建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面临的转业干部安置形势和政策的确容不得我们有过高的期望值,这也是事实。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把部队干部转业越级提升到地方各个政府部门使用已经成为历史,90年代以前基本平职安排转业干部的情况也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在改革开放都几十年了,面对的是政府机构深化改革,新情况新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出现,老的转业安置政策也在不断修改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过去没有的安排非领导职务、自主择业等政策也产生了,所以,不可能每个同志转业安置都如愿以偿,关键是我们每一个同志要适应新形势和政策,抛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准确把握好个人的定位。这个定位我认为就是根据各地的安置政策和提供的岗位,根据个人能力水平和特长,选择适合你想干和能发挥你能力水平的单位。不要一味盯着热门单位热门岗位,挑三拣四,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个也不满意,那个也不想去,后搞得自己很被动,组织也很麻烦。2008年有个转业干部进省口选了三个单位:发改委、药监局、国税局,自己一厢情愿,又无过硬关系,结果那个口都没进。只好转到市口安排,他又提出四要:要留局机关、要有职务、要是公务员、要有发展。组织费了不少劲落实了一个相对好一些的单位,还是不愿去。后自主择业算了。

  三是要克服盲目攀比心理,始终保持平衡的良好心态。攀比心理,人人有之。只要存在差别,就会有攀比。左攀右比多了,就容易失衡,产生情绪。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我们这几年遇到一些转业干部就有这种情绪,提出一些问题让人啼笑皆非,为什么前几年安排都好轮到我们就这么差?为什么别的省那样安排我们省不行?为什么他能进好单位而我不能进?为什么别人能安排领导职位我不能?等等。埋怨组织,埋怨他人,有的反复找部队找地方要求重新安排,有的甚至拖延到地方报道。这种心理十分不利于走好军转这一过程。我们说,不管什么时候,差别是永恒的,就是到了**消灭了阶级也还会有差别。何况我们现在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各省安置政策就有差别,套路也完全不一样。如对副师职干部的安排,有的大包大揽都进省会,有的就不让进;有的安排实职(天津);有的平职安排虚职巡视员(陕西);有的降一级安排正处实职(湖南、湖北);有的安排副处实职加括号正处,这是河南的发明创造。其次,个人的能力素质也有差异。像飞行出身的三等功二等功一堆,打分就靠前,地面干部就没法比;有的在领导岗位任职时间长,有的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时间长,你任职短的和长期在城市部队工作的同志就不能比。再次,个人的社会资源也有差异。有人帮和没有人帮还不一样,因此,我们要看到差别,承认差别,心平气和的对待这些差别,不要盲目攀比,始终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这样才能把转业这个过程的路走好。

  四是要克服等靠观望情绪,坚定军转安置的信心。从近几年看,我们绝大多数转业干部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的行动去面对转业安置,但也有部分同志存在等靠观望情绪。有的向组织提要求,我要进某某单位,认为转业安置是组织上的事情,组织怎样去安排协调都是应该的,安排的不好都是组织上的事。要求有的还很高,自己又不参与协调,组织上不打电话,自己从不主动联系。有的还在等待观望,反正安置形势也不好,你组织上看着办吧,安排的好就去报到,安排不理想就等第二年或者自主择业。这样的情绪是不利于走好转业这条路的,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说,干部转业依靠组织安排是没错的,军队地方的各级组织也会负责任的来积极安排,但个人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好,两个积极性总比一个要强。我们司办的一个研究员,以前曾有当过外国武官的经历,转业时自己还制作了一份自荐材料,我们在向江苏省军转办推荐时,人家一看有做过外事工作的经历,就毫不犹豫的将他安排在省外办工作。另外,我们转业安置工作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任务性、政策性很强,“包下来”指示在执行,每年的转业计划和指标都经过军队和地方严格审批的,一旦下达,地方就要严格落实,没落实的人地方和军队还要向上级写出专题报告,说明原因理由以及如何处理。是个人原因的,个人要负责任,接受组织的处理。不是想走就走,想留就留,安排好就走,安排不合我意的就不走那么简单随意的事情。另外,安置的单位、职务待遇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地方各个单位现在公务员的工资标准都是统一的,查出乱发奖金要追究单位一把手的责任。我们军转干部安置不论在什么单位,不论担任什么职务,关键看如何发挥你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展示你的才能。我前面讲的训练基地政治部主任,分到兰州城管,开始没有安排职务,后又降了两级安排当执法处长,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积极努力工作,发挥自己文字能力强的优势,今年初,又调整到一个新区担任城建局的副局长(副县级)。我想,只要大家期望值不要太高,能进公务员队伍,能进地方党政机关,有个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根据现在的安置政策和具体安排的情况还是能做到的,大家要有这个信心。

  三、认真准备,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

  我们军队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打无把握之仗”。情况明,才能决策准,准备充分,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打仗是这样,转业也是这样。当前安置形势严峻,政策性强,不确定因素也多,而且,我们面临即将进入的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和社会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的工作任务、性质、特点都不同,加之这几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公务员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在继续发生变化,而我们长期在部队工作,对这些可以说是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知之不深。因此,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前面讲的思想准备)应对人生第二次就业的挑战十分必要。

  一是要搞一些调查研究。主要有这几方面情况:一要把有关的转业干部安置政策搞清楚。除了中央的8号文件外,各省还有自己的安置政策,而且每年都会有些调整变化,这个要搞清楚。去年湖北省的文件是“两带”,但是,这里面不包括进政法系统的同志,结果,有的同志进了政法系统,却分到了事业单位,要我们去协调,一看文件,括号里面就写了不包括政法系统编制在内,我们也无话可说。二要把政府机构的任务、性质、结构搞清楚。简要讲,就是这个政府部门是管什么事、有什么权、是公务员编还是事业编,下属有什么机构等。这个也非常重要。现在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把一些政府机构分离出来搞成参公事业单位,所以,很有必要搞清楚。我们这次讲的是陕西省的政府机构编制,虽然全国大同小异,但各省、各级政府都会有所不同,大家要注意区分。三要把所进地市这一两年的军转安置情况搞清楚。就是你所进的城市近年对团职干部安排是暗箱操作还是公开打分,大体安排如何,主要在那些岗位?了解这一情况,你可以参照确定自己的定位;还有去年进了多少正团职干部,安排在那些单位?了解这一情况,你可以预测今年组织上会提供的安置单位;还有今年又有多少正团职干部要安排,你的优势有那些?了解这一情况,你可以和他们互相有个比较,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提出自己有可能进入的单位。研究的渠道,不外乎参加我们组织的和从政府公开的信息渠道查阅以及找亲戚、朋友、战友去了解,在这就不多说。

  二是把个人的资料准备充分。现在有的同志一确定转业,工作一移交完就回家了,把一切事情都交给组织去处理,有的个人自传也不写,档案里的重要资料也不找干部部门核对,结果在移交过程中出现差错,搞得很被动。2008年,我们有个干部参加安置打分,感到分数打得低,一查是少算了一个三等功,结果,还得找单位重新补上。还有一个雷达部队出身的同志,本人有在3500米的高山连队连续工作五年的经历,从政策上可以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甚至平职安排,但本人又没有参加,又不很好的研究政策,在安置中没有体现出来,后才重新补上。因此,我们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面对人生的第二次就业,以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把个人资料准备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好推荐自荐材料的初稿。把自己突出的职业特点、工作亮点、德才优点反映出来,以备组织上审核修改上报。需要进省口安排的这就是自己的自荐材料。毕竟这是进入地方的一张名片,地方凭什么了解你,首先就是看你的推荐和自荐材料。好是自己写,自己写出来的更详实,更全面。把个人的重要资料核对准确。主要是立功授奖情况,单位个人评选先进情况,从事飞行年限时间,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时间等等,这个要和干部部门逐一核对清楚。把证明你能力水平、工作成绩的资料准备好。如你写的论文材料、发表的作品,受表彰的通报、立功证书,参加的抢险救灾、重大军事行动等等资料,都可以集中起来,装订成册,以备安置时用。前面讲的一位研究员,他的自荐材料里,把自己在驻外时期的照片贴在后面,一看就很直观显眼,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要发挥人际关系方面的优势。做好充分准备也包括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有这方面优势总比没有好。我们说,转业安置好不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人际关系也包括在其中。当前地方组织军转部门虽然在推行公开透明的阳光工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人际关系的作用。我们有个场站政委,在转业前就找好了中国海关的关系,转业时,就非常顺利的分到广东海关工作。当然也有找了关系没起作用的。如我们有个师职干部进徐州市,省里领导和市里打了招呼,但一搞量化打分,积分上岗,就被两个立过二等功的师职飞行干部挤到后面去了。在这方面,我主张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做到量力而行,有这方面人力资源要提前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搞好协调。比如,我们有好多老首长、老战友转业地方多年,在位的也不少,在地方也有相当的人际关系;我们有的同志还有不少的亲戚朋友,在地方工作多年,有的还在重要岗位,都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没有的也不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找,一方面破费钱财,一方面可能还不起什么作用,毕竟国家还是包下来的政策,不找人相信地方党组织也会把我们的工作安置好。特别要提醒大家,没有关系的同志,一定要多和驻各省的联络组多联系,他们对各地的安置政策了解掌握多,和地方军转部门关系也很熟,在安置就业方面一定能给予大家很好的帮助指导,要发挥他们这个资源优势。

  四、抓住重点,把握好军转安置的主要环节

  军转安置需要一个过程,时间跨度还比较长,在这期间,地方军转安置大体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计划接受阶段。大约在5-6月份。国务院和各省都要召开军转会议,落实计划,提出要求。组织培训阶段。6-8月份。主要组织军转干部进行培训,进行公务员考试。计划分配阶段。9-11月份。根据地方各部门现行编制和往年安置军转干部情况,对今年的人员做出分配计划,并适时组织双向交流。组织报到阶段。12-1月份。通过各个军转移交系统向部队发通知,把安置人员落实到单位。因此,我们大家要掌握这个情况,突出重点,把握好关键环节。

  一是要把握好转业的“进口”环节。这个“进口”是指转业到什么地方安置、进什么单位安排。从总体情况看,省辖市和热门城市进去的干部多,安排实职的难度较大,但进地市级就相对好安排一些。当然,我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选择肯定也是不同的,但从客观实际情况看,每个同志都有一到两个进口选择,那么,按我们的想法,好还是地市这一级。其次是进什么单位的问题。地方也分党政口、经济口、文教卫生口、公安政法口等以及一些综合口。选择好进口单位也是个转业的重要问题。应把握的原则就是进公务员队伍,适合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现在有两种趋向,一是都想进有权、有钱的单位,如发改委、工商、税务、交通、财政部门,可进这些部门难度都很大,必须你有相当熟悉的关系,经这些部门同意后才有可能,而且进去后保证没有实职安排。二是都想进公安政法系统。感到进去后工作适应快、工资也较高。其实,也并非如此。这些部门的专业性都很强,工作也很辛苦,承担的责任也很大。象检察官、法官都要经过国家考试,这也是天下难的考试,你考不上,只能干其他工作。总之,在选口子的问题上,不要认死理,在一棵树上吊死。要根据地方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我感到,热门的单位不见得有热门的岗位,不热门的地方可能有热门的岗位,这都要辩证的去看。

  二是要把握好考试面试的环节。既根据军转干部的资历和在部队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量化打出分数,排出名次,张榜公布后,召开选岗大会,排名靠前的先选,并当场公布结果。另外,还有一些随机性的考试也要注意。前几年省政府办公厅选人,要求改写一个材料,我们推荐了一个有机关工作经历的团政委去,结果重视不够,发挥又不理想,没有被选上。对大家面对面的考试。每人只谈十分钟就敲定了,可见其重要,因此,谈话前要打好腹稿,事先想好说些什么,怎样回答人家的提问。切不可信口开河乱说一通,也不能发牢骚讲怪话,更不能提职务待遇方面的要求。总之,谈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发挥我们的能力水平,展示领导干部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风貌。

  三是把握好双向选择环节。说得不好听,就是自己找“婆家”。而且这个环节变化多,不确定因素也多,把握好了,对顺利安置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同志在这个环节费劲很大,尽选一些好的单位,结果人家看不上他,选一些一般的单位,他又看不上,不甘心。因此,我们在这个环节上要注意几点:一要掌握信息。就是要及时掌握军转工作动态,了解今年当地的安置计划,搞清楚那些单位需要军转干部。二要做好准备。既要把自荐材料准备好,充分展示你的能力素质,德才优点,让接受单位很快对你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还要了解掌握你所选的接收单位的基本情况,以便在阐述选择进这个单位的理由时更加充分。另外,要做好接受单位当面提问考察的准备工作,做到诚心诚意,谦虚谨慎,抓住要点,有问必答。三要抓住机会。既根据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提供的安置岗位去选择单位,适合自己的就要抓住机会坚决去,不要雾里看花,犹豫不决,坐失良机。不要眼镜死盯着热门单位而忽视一般单位,也不要只选择一个单位而不选其他单位,多选几个单位,给自己留有的空间和余地就大一些。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干部选择了发改委和粮食局,发改委有个老同学在帮他,粮食局是诚心想要他,叫他去签字他不去,而后发改委的同学也没有帮上忙,搞得鸡飞蛋打,坐失良机,两头落空。四是好提前活动。很多情况下,双向选择大会之前,不少单位、部门就初步确定了所去人员,特别是一些热门单位、部门,接受的名额少,想去的人多,因此,在没有召开双选会之前,内部就确定了人选,所以,在这之前,我们就要抓紧活动,只要活动好了,双选大会就只是个形式,参不参加都可以。当然,没有活动好的也没关系,双选大会也会向大家提供广阔的空间,现在用人单位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人,通过关系找的,不见得他想要,没有关系的,通过双选会也有十分成功的。

  四是把握好二次分配环节。所去的单位已经确定了,这只是步,但大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这里还有一个二次分配的问题。例如我们所去的是大的厅局单位,它下面还有好多下属单位,有的还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有的单位还不在一个城市,你虽然进了单位的大门,还有很多小门在朝你开着。你是留在机关还是去下属单位,你留在机关又去那个部门,担任什么职务,都是个未知数,都还要经过二次分配再解决。有的省市组织部门对正团职干部分到单位有明确的职务岗位,但大部分都没有,由军转干部所分单位二次研究后报组织部备案就行。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分配。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二次分配的问题。在大的单位明确后,及时了解所在单位的工作性质、特点、人员编制以及下属单位的情况,主动与这个单位的领导加强联系,疏系,通过多种途径,力争使自己的工作、职务分配的更理想。有的转业干部在这个方面是有教训的。2007年一名干部进湖北省口安排,分到公安厅,以为万事大吉,没想到公安厅二次分配时把他分到警察学院,是个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待遇比一般的公安还高,本人不想去,我们派人去协调也不顶用,因为省厅的常委会开过定了的事情,谁也不敢改变,只有等第二年参加双向交流进了人大机关。 


河南军转干考试备考专题  华图军转干考试教材  军转干考试培训课程  各地联系方式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