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综合知识

首页 >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 > 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 教育综合知识

2017河南招教考试教综必刷2300题参考答案及解析-教育学7

河南华图 | 2017-05-23 15:28

收藏

推荐:华图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百日学习计划”

推荐:2017河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必刷2300题参考答案汇总

 教育学:课程(包括新课改)

1.答案:B

解析:新课程认为教学是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强调人文关怀;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是课程开发和创生的过程,故选B。

2.答案:C

解析: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针对本校、本年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因此,题干中的“创建学校特色”可知,答案为C。

3.解析:A

解析:本题考察目标评价模式的含义。目前流行的课程评价的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泰勒)、目标游离模式(代表人物斯克里文)以及背景、输入、过程、成果(简称CIPP模式)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斯塔弗尔比姆)。其中,以预先规定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的是目标评价模式,注重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是目标游离模式,评价时综合考虑影响课程计划的种种因素是CIPP模式。

4.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所谓创新(有时也称探究)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因此,本题选A。

5.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总体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体现的是工具性。过程和方法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是核心,是重要的一个维度,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因此,本题选A。

6.答案:D

解析:新课程结构特征有均衡性、综合性以及选择性三方面,其中课程结构“综合性”的目的是,打破长期以来的学科本位,这既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当代世界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因此,答案为D。

7.答案:D

解析: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因此,本题选D。

8.答案:D

解析: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课程。

9.答案:B

解析: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故选B。

10.答案:C

解析:略

11.答案:B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其中一个就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本题选B。

12.答案:C

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所有学科里都要设置,不是思想品德课的专利;无论是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应贯穿于所有教学中;这三维目标没有所谓的重、难点之分;相对其他课程而言,探究课程更侧重于探究能力和过程研究。因此本题选C。

13.答案:A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必修课。因此,本题选A。

14.答案:C

解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因此C选项表述错误。

15.答案:D

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故选D项。

16.答案:C

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现代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因此,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故选C。

17.答案: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D项表述有误,故选D。

18.答案:B

解析: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排的指导性文件。

19.答案:C

解析:教科书又称为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因此,学校教育中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科书。

20.答案:B

解析:识记性知识,课程的总体规划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21.答案:B

解析:新课改提出的课程结构改革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掌握基础的同时要求个性发展,开设选修课。因此,答案为B。

22.答案:B

解析:教科书的编排方式通常有直线式、圆周式、螺旋式3种,其中理想的是螺旋式,因为它会在各个阶段不断重复教材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且逐步扩大范围,加深程度,符合题干描述。

23.答案:D

解析:强调研究型学习的生成性取向并不是不要预设,“研究性学习”在开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及相应的监控、评价手段等都是教师应预先加以考虑的,只不过这类预设要富有弹性,随着活动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地做出调整和修正。

24.答案:C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25.答案:A

解析: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这四部分。

26.答案:A

解析:研究性学习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亮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27.答案:C

解析:经验主义课程论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则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看待后现代课程问题。因此,答案为C。

28.答案:B

解析: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为依据的课程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他们认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经验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因而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中是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传统的学科课程,强调教师是教育的中心,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应该把课程中心放到社会现实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上,因此也被称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因此,结合题干答案为B。

29.答案:C

解析:“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社会文化的反应,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这是以鲍尔斯和金蒂斯为代表的课程即文化在生产的观点。课程即学习经验的观点是以杜威为代表,认为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的观点以弗雷尔为代表,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应于社会文化,而是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因此,答案为C。

30.答案:B

解析: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多尔,他在批判泰勒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的标准“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31.答案:B

解析:要素主义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也称传统主义或保守主义,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年轻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仍应是现代化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得要素。它助长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因此,答案为B。

32.答案:C

解析:在近代教育史上, 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谁为主的问题, 两种争论理论包括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学论。

33.答案:D

解析: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分科进行教学的课程。分科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另一种名称。活动课程主张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性代替教师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综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把几个学科的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又称为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因此,答案为D。

34.答案:C

解析: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根据知识的发展逻辑和人的认识规律安排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学习,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学科课程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活动课程的课程评价侧重于课程对于兴趣和需要等的满足程度,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

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更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5.答案:B

解析:学科课程的优点是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缺点在于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综合课程的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强调知识的统一性,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体验人类知识的综合性。因此,两者大的区别在于分科是否过细的问题,答案为B。

36.答案:D

解析: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37.答案:C

解析:课程实施主要有忠实取向、互相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忠实取向是把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互相调试取向强调课程方案的使用者与学校情景之间的相互适应;创生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作是师生再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因此,答案为C。

38.答案:B

解析:略。

39.答案:A

解析:泰勒的课程原理以课程目标为核心,预先确定目标,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经验来反映这些目标,然后通过评价确定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可以概括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因此,答案为A。

40.答案:B

解析: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基础,也是教学目标的基础,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答案为B。

41.答案:C

解析: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根据预定的教育目标,通过系统地、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来判断实际的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及程度。该模式侧重于对课程实施后所达到的结果的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答案为C。

42.答案:A

解析:题中这句话出自泰勒对他的目标课程评价模式的表达,其核心在于对预定目标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即预定的教育目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重视课程与教学的所有结果,包括非预期结果;应答评价模式是通过评价者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各种人员的接触,了解他们的愿望,然后把它捅实际活动进行比较,对教育决策或方案进行修改,对大多数的愿望做出回应,以使教育能满足各种人的需要;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整合性的评价模式,包括四种评价方式,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认为课程评价不应局限于评定目标的达成程度,而是一种过程。因此,答案为A。

43.答案:A

解析:课程是时代的产物,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往往能敏感地反映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和社会前进的步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革新对学校课程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新技术革命,对学校课程的改革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答案为A。

44.答案:C

解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 。

45.答案:C

解析: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因此,答案为C。

46.答案:B

解析:新课改强调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体现为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47.答案:D

解析: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教师成为学习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48.答案:B

解析: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主张通过一系列的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因此,答案为B。

49.答案:D

解析:新课改倡导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50.答案:C

解析: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观,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51.答案:B

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52.答案: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3.答案:D

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历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54.答案:B

解析: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同。学科课程和活动可程依据课程固有的属性进行划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依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划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依据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同进行划分。

55.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课程计划和谐性的内涵。

56.答案:C

解析: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主要由于良性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7.答案:D

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人们通常把教材与教科书简称为教材。

58.答案:D

解析:我国于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

59.答案: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每周平均3课时。

60.答案:D

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考试命题和评估的依据。

61.答案:C

解析: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62.答案:B

解析:泰勒是美国课程理论家,他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63.答案:D

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巴格莱。

64.答案:B

解析: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其中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

65.答案:D

解析:新教材注重启发性,引导学生学习,而非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因此,答案为D。

66.答案:A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新知识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67.答案:B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68.答案:C

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的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6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校本课程的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D

解析:知识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为课程目标设定的三种取向。

2.答案:AC

解析:B 选项培养环保意识是一种针对全体公民素养的要求,并不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D 选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促进基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

3.答案:ABCD

解析:新课程倡导多元的、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新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而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其具体做法有:建立并完善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明确评价内涵及目的;加强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创设宽松健康的评价环境,改进评价机制,激发教师主动参与评价等。

4.答案:ABD

解析:C 选项表述并不符合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

5.答案:ABCD

解析:新课改强调评价主体和内容多元化。提倡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对学生所做的评价为全面素质评价。

6.答案:ACD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课程的三大制约要素即:社会、儿童、学科知识。

7.答案:ABD

解析: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

8.答案:BCD

解析:制约课程开发的三大要素:儿童(学生)、社会、学科。

9.答案: BCE

解析:简单地说,潜在的课程是官方课程之外,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这些东西除了认知领域,更包括情意领域。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物质环境、社会环境、认知环境。其中A选项是学校教育课程,属于显性课程。选项D则为干扰项。因此,本题答案选BCE。

10.答案:AC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指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围绕教育目的所形成的课程的多种目标、多种内容、多种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等。

11.答案:ABD

解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具体体现在:(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12.答案:CD

解析: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因此,本题选CD。

13.答案:ABD

解析: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具体要求有: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等。因此,本题选ABD。

14.答案:ADE

解析:对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理解的考查,这两者课程主要是层层递进、相互补充、相互转换的关系。

15.答案:BCD

解析:世界各国课改的共同点主要有: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重视个别差异。

16.答案:ABC

解析: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改革。因此,本题选ABC。

17.答案:ABC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故ABCD。

18.答案:AC

解析: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19.答案:ABCD

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

20.答案:ABCE

解析: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三、判断题

1.答案:正确

2.答案:错误

解析:我国新课改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二者是有区别的。

3.答案:错误

解析: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4.答案:错误

解析: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中的核心课程。综合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促进了知识的综合化,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正确

6.答案:正确

7.答案:正确

8.答案:错误

解析:学科课程既存在优势,又存在劣势,因此,我们的课程体系不应仅由学科课程构成,还要增加其他的课程类型,以便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答案:错误

解析:这是儿童中心主义课程论者的观点。课程的组织设计到儿童、社会、学科三大方面,一种合适的课程组织方式应兼顾着三方面,求得一种平衡。

10.答案:错误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不必集中使用。

11.答案:错误

解析:我国原来的教学大纲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教学大纲就是课程标准。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