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学科专业知识

首页 >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 > 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 学科专业知识

2017河南招教考试教综必刷2300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心理学8

河南华图 | 2017-05-23 16:08

收藏

推荐:华图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百日学习计划”

推荐:2017河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必刷2300题参考答案汇总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网络学习是学习的途径,不是从学习的主体角度确定的学习类型。从学习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答案:C

  解析:学习的定义是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A B D所发生的变化都不是由经验所导致的。由疲劳、疾病、药物等引起的行为变化都不属于学习。

  3.答案:D

  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

  4.答案:D

  解析:问题解决的学习亦称规则的学习,旨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教师学习如何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派学习理论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即灵活运用多种规则解决问题,因此,答案为D。

  5.答案:C

  解析: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学习;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选项C,说明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提高认知,发展智能,不够全面。

  6.答案:C

  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次结构。其中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离不开连锁学习。

  7.答案:B

  解析: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其中ACD项中描述的行为是已经

  形成的,而B项是刚开始建立,这时候进行频繁的有助于行为和技能的习得。

  8.答案:A

  解析:心理学家加涅按照人类学习的规律,从简到繁,由低到高,把学习分为8类。A项信号学习:了解某种信号代表的意义,辨别信号,做出反应。B项刺激反应学习:把一定刺激反应与某个动作相结合,看到刺激知道怎样去做,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C项连锁(系列)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学习,它建立在刺激反应学习的基础上。D项言语联想学习:是一系列言语刺激反应的连接。

  9.答案:B

  解析:泛化和分化以及消退是巴甫洛夫根据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泛化是对

  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指出的现象属于泛化。因此选B。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削弱,并终消失,即条件反射的消退。

  10.答案:B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练习律又分为失用律和应用律,应用联结使其变强就是应用律,而不用联结使其变弱就是失用律,因此选B。

  准备律:桑代克讲的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后来的研究表明这

  也是必须的),而是指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动机的准备。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11.答案:C

  解析: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建立刺激与反应联结,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刺激

  与反应联结的过程,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条件反射作用是基础,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反射一旦形成,相似的或相同的刺激出现时也会出现反应。故A ,B,D正确。联结派的学习理论不涉及顿悟的过程,顿悟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存在中介因素的作用,属于认知主义理论流派,故C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经典条件反应刺激在前,反应在后;操作条件反应反应在前,刺激在后。

  13.答案:A

  解析:表征学习指学会一些单个符号的意义或者学习它们代表什么,其心理机制是使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或观念间建立起等值的关系。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而且也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系,现在只是学习“书”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命题学习是指学习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14.答案:D

  解析:斯金纳提出了概念。负是指取消一个厌恶性刺激以提高行为反应概率。本题中,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反应概率,取消了一个让孩子不愉快的刺激——限制游戏禁令。

  消退是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物伴随,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如狗由于每次都在听到铃声后吃到肉,因此就产生了只要听铃声就分泌唾液的现象。但一旦长时间的只摇铃铛不给肉,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如小明不认真听讲,老师让他站在教室后面。

  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如杯弓蛇影。

  15.答案:D

  解析: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并懂得其中的具体含义,这种理解材料意义的学习方式为意义学习。

  信号学习。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中包含这类学习。如学生听到铃声,知道进入教室上课。

  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离不开连锁学习。

  机械学习。如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学习,就纯粹是机械学习,因为这里的学习材料本身没有意义。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态度的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

  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17.答案:A

  解析: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本题中“宝贝,乖”属于条件刺激,“奶水”属于无条件刺激,“安静下来”是反应,“奶水”能够使孩子安静下来,这是无条件反射,通过“宝贝,乖”和“奶水”的匹配使孩子在听到“宝贝,乖”时安静下来,这时形成了条件反射。

  18.答案:C

  解析:“屋”作为中性刺激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乌”这种中性刺激伴随出现,产生了新的条件反射,这是条件作用。

  19.答案:B

  解析:正是通过施加愉快刺激提高行为反应概率;负是通过撤销不愉快刺激以提高行为反应概率。正惩罚是指通过施加不愉快刺激以降低行为反应概率;负惩罚是指撤销愉快刺激以降低行为反应概率。题干中“教师让学生放学后不必留下完成作业”是撤销了不愉快刺激,使得该生及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概率在不断增加。因此是负。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关于程式的研究。连续条件下,行为建立快,消退也快。间歇条件下,建立慢,消退也慢。

  21.答案:D

  解析:普雷马克原理又称为正,是给予愉快刺激以增加行为反应概率。题干中“让孩子打篮球”愉快刺激,提高“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反应概率。故而选D。

  22.答案:C

  解析:班杜拉通过实验发现儿童虽然没有将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当告知儿童如果能够将相应的行为陈述出来或表现出来就会获得奖励时,他们就能够做出此前没有表现出来的行为。班杜拉由此认为,动机过程会影响学会的行为是否表现出来。

  23.答案:C

  解析:膝跳反射和吃酸的东西会流口水都属于无条件反射,与生俱来的。喝完酒脾气变得暴躁是酒精引起的生理反应,类似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引起的行为变化都不属于学习。

  24.答案:A

  解析:格式塔学派源自德国的心理学流派,是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早期持有认知观点的心理学流派。在20世纪初期即提出刺激和反应存在意识的中介。托尔曼是早提出“S-O-R”公式的心理学家。O是指有机体。

  25.答案:D

  解析:班杜拉将分为外部、替代和自我。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属于外部,也叫直接。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人们对达到自己预期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以激励自己,这是自我。海明威每当完成一部分创作,就自己给自己奖励一杯咖啡,属于自我。

  26.答案:B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分别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新知识的获得是指对新知识的记忆。知识的转化是指超越给定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评价是指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检查经过转化后的知识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地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本题涉及的过程是知识的转化。

  27.答案:D

  解析:发现学习具有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智慧潜力发展、发展发现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迁移等优点,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不适合低智力水平的学生,不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28.答案:B

  解析:学生开始学习0和正整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数的概念,后来又学习负数,负数虽然是数的下位概念,但是却改变了学生对数的看法,这种学习是相关类属学习。

  29.答案:A

  解析: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人与人的互动在意义获得中的作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指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同,对于同样一个新知识的理解就不同,这反映了认知建构主义中的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30.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当学习是在脱离了知识发生的具体场景的情形下进行时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惰性的,这种学习特征被称之为学习的去情境性。当学习是在知识真实使用的场景中进行时,表现了学习的情境性特点。

  31.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生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进入教室的,这都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32.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掌握情况。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批判,它认为传统的学习理论只能解决结构良好领域(结构性)知识的学习等简单问题,而不能解决结构不良领域(非结构性)知识的学习问题;过于强调概括性和包容性(抽象性)的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导致教学脱离真实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境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非结构性,即强调学生要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强调要加强学生对于各个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不会是惰性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因此,故而D。

  33.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结果分类的了解与掌握。美国心理学家

  加涅认为学生学习之后要获得五种习得的能力即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是名称、事实、事件的特性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等。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新情境,即使用符号(字母、数字、词语、图片等)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有人称之为过程知识。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与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机能。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控制。态度是情感的或情绪的反应,形成学习者的态度指使学习者形成影响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学习者应侧重形成三方面的态度。一是对人际交往的态度,二是对某些活动的态度,三是对社会的态度。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互动,故而选B。

  34.答案:B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学习、榜样作用更好的规范自我。而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正是观察学习的作用,故而选B。

  35.答案:D

  解析:加涅认为学习由低级到可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规则学习或问题解决学习。低级别的学习是别学习的基础。本题中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的相加性原理的学习属于规则学习,学习综合运用这些规则生成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属于别的学习,即规则的学习。因此选择D。

  36.答案:A

  解析:桑代克根据饿猫实验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两个次律;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题干中反应的了学习的准备率。

  37.答案:D

  解析:桑代克根据饿猫实验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两个次律;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题干中反应的了学习的效果率。

  38.答案:A

  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影响大的是程序教学以及行为塑造、行为矫正。

  39.答案:D。

  解析:正是指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得到正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40.答案:D。

  解析:家长的目的是提高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这一行为的频率,可以采用正的方法。即当目标行为出现时,奖励儿童喜欢的刺激。当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时,奖励儿童看电视。

  41.答案:D

  解析: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是刺激的分化。

  42.答案:A

  解析: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是刺激的泛化。杯弓蛇影指误把酒杯里弓箭的影子当成蛇,即对蛇这一刺激产生了泛化。

  答案:C

  43.解析: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题干中父母为了减少孩子打人行为的发生频率,呈现一个孩厌恶的刺激,不准吃肯德基,即为惩罚。

  44.答案:C

  解析:班杜拉通过实验得出了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替代性学习,即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45.答案:C

  解析:自我是当个体表现出符合甚至超过社会向个人传递的标准时,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题干中个体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相应学习行为,属于自我。

  46.答案:D

  解析:班杜拉通过实验得出了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替代性学习,即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比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更能增加个体行为的发生频率。故影片应该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

  47.答案:D

  解析: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通过黑猩猩摘香蕉实验,提出了学习是由顿悟产生的。

  48.答案:D

  解析:托尔曼通过小白鼠走迷宫的实验,提出了学习是个体形成了认知地图。

  49.答案:B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50.答案:A

  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影响大的是程序教学和行为塑造。

  51.答案:B

  解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52.答案:B

  解析:先行组织者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而又与学习材料有关,是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53.答案:B

  解析:奥苏贝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奥苏贝尔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授教学。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54.答案:C

  解析: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结果来分,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其中言语信息表现为用言语或语言陈述的观念。

  55.答案:D

  解析: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其中罗杰斯的学生中心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56.答案:C

  解析: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替代性学习即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杀一儆百”表现的即通过惩罚一个人,而让其他人不再有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即替代性惩罚。

  57.答案:C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58.答案:A

  解析: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外显行为的变化,还包括行为潜能的变化。

  59.答案:A

  解析: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属于生理方面引起的变化。不属于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后,有机体会产生对下一步的期待,从而以获得为个体的行为目标。在行为塑造和学习的过程中有提升行为出现概率的作用。分为正与负,理论作为重要的学习理论,对揭示、探究学习规律有很积极的意义。

  2.答案:ABCE。

  解析:联结派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形成认知结构主要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

  3.答案:ABCD。

  解析:人本主义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E项是布鲁纳的观点。

  4.答案:ACE。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5.答案:ABC

  解析: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强调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A项通过梅子这个刺激,使得个体作出了止渴的行为;B项通过看到饼这个刺激物,使得个体满足了饱的状态;C项通过谈论老虎这个刺激物,促使个体产生了恐惧的行为。

  6.答案:CD

  解析:负是教师撤销学生的负性关注,故A错误;负是增加积极行为反应概率,故B错误,C 正确。运用负时,可以免去不愉快刺激(某项要求),故D正确。

  7.答案:ABCD。

  解析:接受学习是指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发现学习就是教师提供问题和材料,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教学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两种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本身并无高低之分。奥苏贝尔对于这个问题做了详细阐述,认为接受学习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可能是由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8.答案:BC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具有的特点包括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和学习情境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认知学徒制、情境学习等学习和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和接受学习都不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故而选择BC。

  9.答案:ABE

  解析:CD选项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学习主张。

  10.答案:BCE

  解析:A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1.答案:BCD

  解析: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在于:(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12.答案:ABCD。

  解析:布鲁纳提出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强调教师要注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促进儿童的好奇心、胜任心等内在动机;(2)结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3)程序原则。教学活动的程序会影响儿童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和选择佳教学程序;(4)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反馈,使儿童通过反馈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能力,从而有效的学习。

  13.答案:AB

  解析:题干中所述强调了学生是隐藏着巨大潜能的个体,有着丰富的经验。“都有自己的想法”说明学生的经验世界是不同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观念应该给予尊重和自由。

  三、判断题

  1.答案:错误。

  解析:人的学习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学过程学习已有的人类知识经验,目的是更好地发展,探索未来,进军人类未知的领域。

  2.答案:错误。

  解析:观察学习的全过程是由四个子过程构成,分别是注意、保持、复现以及动机。班杜拉虽然按照上述顺序介绍四个子过程,但是他们不一定是线性发展过程,更多的时候,第四个子过程发生在前三个子过程的前面。

  3.答案:错误。

  解析:奥苏贝尔强调学校里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学习,但是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在奥苏贝尔看来教师应尽力使学校里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

  4.答案:错误

  解析: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但不能因此忽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5.答案:错误

  解析:观察学习认为学习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本人的行为不一定受到,但观察到他人学习的结果也是一种过程。

  6.答案:错误

  解析: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7.答案:错误。

  解析:自我是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所作的自我奖励。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而受到属于替代的过程。

  8.答案:正确

  解析:罗杰斯提出的“有意义自由学习观”和“学生中心观”,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地发现和探索。

  9.答案:正确

  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调行为塑造的重要性,他基于此思想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