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行测

首页 > 河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王者荣耀考题】公务员考试历史考题竟来源于王者荣耀?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 2017-08-01 15:27

收藏

     王者荣耀这个游戏,上到八十老奶奶,下到5五岁未成年,年龄跨度之大令人震惊,可见游戏火爆程度非同一般。我们喜欢一个英雄,或喜欢一个英雄的台词,经常玩这个人物,但是你除了它的技能之外,真的了解它吗?知道这些历史人物涉及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点吗?比如这些考题↓↓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书是指()。
        A. 《孙膑兵法》
        B. 《孙子兵法》
        C. 《老子》
        D. 《易经》
        【答案】B
        【解析】《孙子兵》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2、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雍丘之战
        【答案】B
      3、卧薪尝胆 勾践 (对应关系与前面相同的是下列哪个,2008年黑龙江行测考题)
        A.凿壁借光 匡衡     B.开诚布公 曹操
        C.完璧归赵 廉颇     D.江郎才尽 周瑜
        【答案】A。开诚布公主人公是诸葛亮;完璧归赵主人公是蔺相如;江郎才尽说的是南朝的江淹。
      4、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
        下列选项中成语与所涉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图穷匕见——荆轲
        B. 高山流水——伯牙
        C. 破釜沉舟——项羽
        D. 投笔从戎——岳飞
        【答案】D
        【解析】投笔从戎的故事主人公说的是东汉的班超,因此D选项对应不正确,其余选项正确,故本题选择D。
      5、2016年多省联考行测考题卷
        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博喻的是( )
        A.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C.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B
        【解析】定义强调“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B项,把“闲愁”比喻成“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符合“从不同
角度反复设喻”,当选。
      6、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考题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庄子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啊,我很快就要收租税了,到时候可以借给你三百黄金。”庄子就给监河侯讲了一
个寓言: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听到有呼救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发现车辙里有一条鲫鱼。我问它,你喊什么呀?鲫鱼答道,我是东海里的水族,您可有
“斗升之水”,来救救我的性命吗?我说,行啊,正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让他引“西江之水”救济你。这条可怜的鱼说,要是那样的话,你干脆到干鱼
铺去找我。下列选项中与庄子所讲的寓言故事用意最为贴切的是
        A.好钢用在刀刃上
        B.远水解不了近渴
        C.口惠而实不至
        D.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答案】B
      7、2015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考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宗法制
        B.明朝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其制度是中国省级制的开端
        C.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以加强君主专制
        D.三公九卿制始子汉文帝时期
        【答案】C
        【解析】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 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
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 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所以 A 答案错误,行省制是 13 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 元朝,明清两朝得到
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故 B 错误,军机处职能原为 承名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是清朝中后期的
中枢权 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 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
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故事 雍正年间设立,所以选择 C 答案,D 答案,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为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 所制,以皇帝为尊,下有
三公,分别为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 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 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
 行使权利。九卿其实并不止此数,但按韦昭所说的“汉正卿九”,用秦时的官名分别为: 奉 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
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 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帝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物;
        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宗正,负责皇室事务。故答案选择 C。
       
        8、2016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
        下列诗句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项羽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西施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答案】B
        【解析】“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出自《垓下怀古》,从拔山和乌江可以推知描写的是项羽;“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出
自杜甫的《咏怀古迹》第三首,描写的是王昭君。“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的是周瑜;“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杜甫的《蜀相》,描写的是诸葛亮。故本题答案选B。
      9、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
        下列各项所描写的人物中,与其它三项不处于同一时代的是()
        A.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B.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C. 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
        D.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答案】D
        【解析】A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自杜甫《八阵图》,意思是“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本项指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B项“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许劭对曹操的评价。C项“千万雄兵莫敢当,单枪匹马斩颜良”指的是关羽。
D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描述的是项羽。本题中项羽是秦末楚汉相争的人物,其他三项都是三国时期
的人物。故本题应选D项。
      10、2016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甲级考题
        下列摘自历史专题片中的解说词,内容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汉景帝时,刘濞等宗室诸侯王因不满中央政权削减封地,便起兵发动“七国之乱”
        B. 项羽虽未称帝,在《史记》中,司马迁却将项羽列入“本纪”,并给予高度评价
        C. 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其他明军的配合,取得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
        D. 七七事变激起国人抗日救国的高潮,张、杨二将军为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兵变
        【答案】D
        【解析】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在1936年12月12日,在七七事变之前,故说法有错误。
      11、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考题
        只有()中国历史的人才会知道,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以后,才真正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 依次填入划横
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熟习 扶持
        B.熟悉 扶持
        C.熟悉 扶植
        D.熟习 扶植
        【答案】C
        【解析】根据词语搭配可知,“历史’’与“熟悉”搭配,“熟习”一般与“技术”搭配,这样排除A、D项;“扶持’’后面一般搭配人,不与事件搭配,
所以这里用“扶植”更合适。故选C。
      12、2014年兵团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
        下列诗句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商隐
        C.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D.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杜甫
        【答案】A
        【解析】B项王昌龄《从军行七首》;C项王翰《凉州词》;D项高适《燕歌行》
      13、2015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
        酒可以渲染气氛,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儿。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他在写《滕王阁》七言古诗
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召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
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
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说明李白:
        A. 是最钟情于酒的诗人
        B. 写了很多关于酒的诗篇
        C. 写酒的诗多为经典之作
        D. 酒是写诗时不可或缺的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酒有渲染气氛,助兴的效果。之后通过叙述王勃和李白在饮酒之后作诗。尾句中“把李白所有写酒的诗进行压榨,能榨出半
壶高粱酒”突出了李白诗中浓浓的酒味,说明李白关于酒的诗篇很多,故答案选B。D项中酒对于写诗不可或缺,说法过于绝对,予以排除。
      14、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至15世纪)的历史大事是( )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D.英国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1041~1048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形成于1514年,发表于1543年(16世纪)。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成
吉思汗统一蒙古是在1206年,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但是相比较而言,“英国的工业革命”比“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更符合“历史大事”的要求。
      15、2014年兵团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
        下列选项中著名戏曲与其最初所属剧种及主要流传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 《牡丹亭》—昆曲—云南
        B. 《铡美案》—京剧—北京
        C. 《红楼梦》—越剧—广东
        D. 《花木兰》—评剧—河北
        【答案】B
        【解析】解析A选项错误,应该是《牡丹亭》—昆曲—江西;C选项错误应该是《红楼梦》—越剧—上海;D应该是《花木兰》—豫剧—河南;B选项正确
《铡美案》是京剧的传统剧目主要流行于北京。
      16、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背景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事物的质变从量变开始的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常识的矛盾论。“分”与“合”是两个相互矛盾的事物,本题中强调“分”与“合”二者的互相转化,没有体现A、B、C、三项的原理。
      17、2017国考行测考题
        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
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
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
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指出受众误将《三国演义》当做信史,感到“惑乱”的问题,随后进行分析,指出原因在于信史和史传文学的
矛盾性,尾句通过转折词“固然……但……”引出重点,强调“文”与“史”不能混淆和相互取代的观点,并进行反面论证,因此文段的重点强调的是大众不能以
‘文’代‘史’”,对应C项。A项“生命力在于史学的真实性”为无中生有的表述,B项“文学性和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非文段强调的重点,文段强调是不能以
“文”代“史”。D项“‘文史分家’”与文段“‘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的说法矛盾,排除。
      18、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
        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了很多莽汉形象,他们外表威猛如金刚,性格天真似儿童,深受读者的喜爱,下列小说莽汉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飞 ②程咬金 ③李逵 ④牛皋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是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张飞(不详-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
后更名知节,字义贞, 济州东阿人。唐朝开国大将。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剧中生活于北宋。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远
,汝州鲁山人,南宋抗 金名将。因此,按照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张飞、程咬金、李逵、牛皋。因此,本题答案为D。
      19、2015年上半年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考题
        古人常依据自己的名取字,所取的字多与名合义相同或属,同文联想,但也有的字与名反义相对,下列属于字与名反义相对的一项是()
        A.班固,字孟坚;杜甫,字子美
        B.关羽,字云长;;贾岛,字浪仙
        C..韩愈,字退之;朱熹,字元晦
        D.周瑜,字公瑾;曾巩,字子固
        【答案】C
        【解析】男子二十岁冠礼时要另外取一个字。女子十五岁笄礼时也要取字。取字遵循名、字相应、字以表德的原则。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与名相表里,又称表字,要体现出其人的品德、志趣等。字与名的关系常见的有:1.同义互训。如屈原名平字原,诸葛亮字孔明,毛泽东字润之。2.同类相
及。如孔鲤字伯鱼,孟轲字子舆。3.近义联想。如冉求字有,王嫱字昭君(嫱指宫中女官),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轼为车前可扶的横木)。4.反义
相对。如端木赐字子贡,韩愈字退之。5.连语活用。如赵云字子龙(《周易》云“云从龙,风从虎”),王维字摩诘(维摩诘是佛教人物)。6.拆分姓名。如
舒庆春字舍予,查良镛字金庸。7.其他相关。如孔丘字仲尼(孔子父母祈祷于尼丘山而得孔子),李白字太白(李白生时,其母梦见太白金星李长庚)。此
题考查反义词,韩愈的“愈”是“更,越”的意思,与“退”相反;而朱熹的“熹”是光明的意思,与“晦”意相反。
      20、2015内蒙古公务员行测考题及答案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出来的三十六条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下列战役中成功运用三
十六计中以逸待劳之计的是:
        A. 城濮之战
        B. 垓下之战
        C. 猇亭之战
        D. 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
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 三
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
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
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答案为C。
      21、三顾茅庐:刘备
        A.负荆请罪:蔺相如
        B.请君入瓮:周兴
        C.雪中送炭:宋太宗
        D.程门立雪:程颐
        【答案】C
        【解析】题干中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刘备。选项C正确,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宋太宗。其他几个选项,负荆请罪的是
廉颇,廉颇正是向蔺相如请罪。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来俊臣,请的是周兴。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
      22、京剧脸谱采用不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其中白色用来表现( )
        A. 忠勇侠义 B. 刚烈正直
        C. 粗豪暴躁 D. 阴险奸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例如: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
(如关羽);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
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故选D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