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试考题

首页 >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 >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 考试考题

2016年(下)国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河南教师考试网 | 2017-09-02 16:05

收藏

  一、单选

  1.D【解析】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间接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发展。

  2.B【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A【解析】叙事型班会是通过讲述故事调动大家对其的体验。

  4.D【解析】学校教育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其他的ABC三项说的太过片面,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5.B【解析】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从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参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捉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知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也人、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6.A【解析】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要找到传染源,然后再去切断传染源,隔离已被感染的人,防止易感人群感染。

  7.B【解析】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属信息密集型工具书。

  8.C【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等。理智感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现规律和探求真理的活动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9.A【解析】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10.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一个特征是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题干中的小军就是去自我中心性的一个表现。

  11.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任务的难易程度是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12.D【解析】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也称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它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

  艾利斯提出ABC理论,A是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他认为,情绪(C)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A)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引起的。

  13.B【解析】我国最早记载和阐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论语》。

  14.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15.B【解析】学科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教学大纲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第一,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工具。

  第二,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三,学校和教师应全面彻底地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第四,教学大纲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6.C【解析】必修课和选修课具有等价性,二者具有同等价值,这里没有主次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7.B【解析】一是相关课程,就是保留原来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

  二是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就是把部分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问题进行学习。如把动物学、生理学、植物学等融合为生物学。

  三是广域课程,就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如社会研究课包括了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内容。

  四是核心课程,这种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内容,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

  18.C【解析】自身评价,这种评价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例如,某学生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是70分,这学期是80分,说明他的数学进步了。自身评价的优点是尊重个性特点,通过对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判断其学习的现状和趋势。但由于被评价者没经过与具有相同条件的其他学生作比较,难以判定他的实际水平和差距,激励功能不明显。因此,在实践中常需把自身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19.D【解析】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本讲座由主讲人对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公开信息作出讲解,内容未经编辑、制作、加工。)、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20.A【解析】设疑导入法是在课堂开始之前,设置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对课堂产生兴趣。

  二、简答题

  21、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22、1.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

  双轨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

  2.美国单轨制。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美国历史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此,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发展,群众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开创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

  3.前苏联型学制。中间型学制或是“Y”型学制,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

  23、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三、材料分析

  24、①王老师的做法非常正确,符合了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师生关系观等。

  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变成整体人”。王老师开展的天使活动班会,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了进步。

  2、王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的师生关系观,他做到了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王老师在知道学生都欺负小辉同学,没有坐视不管,也没有通过严厉的批评去压制学生,而是通过巧妙的“天使的礼物”让学生们知道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体现了尊重学生,民主平等。

  3、王老师的做法也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老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进而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案例中的王老师,不仅给了小辉浓浓的关爱,也让教育了所有的学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4、王老师也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在工作之中,遇到问题能够灵活处理,因势利导,改变了整个班级的氛围。

  综上所述,王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关注到每个学生,关注到全体学生,是以为合格的班主任老师。

  ②(一)群策群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关注班级氛围,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师要牢固树立师生共同建班的意识,积极动员学生的力量,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建设好班级氛围。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尤其是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和平常的晨会课),让学生明白建设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性;要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要充分利用墙报、节日活动等班级舆论阵地,就本班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积极的班级舆论环境。

  (2)全体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参与班级氛围的建设。

  教师在工作中应努力做到以下要求:以身作则,做学生良好行为的表率;真诚付出,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提高亲和力。

  (3)学校和社会都应积极创造条件,为班级氛围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与时俱进,更新领导方式

  班主任应该让自己变成民主型的班主任。倾听学生意见,使班级氛围更加民主。

  25、①肖老师的做法非常正确,符合了新课改理念下的评价观、学生观、师生关系观。

  1、肖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的师生关系观,他做到了尊师爱生、民主平等。肖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时候,能够去询问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肖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换回了学生们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进一步又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肖老师的做法也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老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案例中的肖老师没有像以往的老师一样,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时候,用红色的醒目颜色和大大的叉,而是给学生以绿色批改,批语的形式,对学生给予了浓浓的关爱,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肖老师的做法也符合了新课改下的评价观,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采取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案例中的肖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没有传统的对或错,而是用评语的方式来批改数学,正体现了她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而且评语的形式也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其中的一些话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发展自身。

  综上所述,案例中的肖老师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贯彻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达到了很好的教育目的。

  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标》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千方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等;对作业要精心布置,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作业都要涉及。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弹性作业,如必做题、选择题、延伸题、附加题、思考题、实践活动等。不搞一刀切,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练习,自主复习,巩固提高,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下课了,放学了,放假了,小学生们都盼望着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回归大自然,无忧无虑地去品味童年生活,去尝试创造。

  改革批改办法,在批改中培养学生能力。布置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

  (1)组织学生自批作业(随堂批改)。

  (2)学生交换批改。作业完成后,由班干部轮流组织同学或小组交换讨论,以求解决。

  (3)师生共同批改。。

  (4)教师抽查和面批。

  (5)教师全批全改。

  (6)建好作业信息档案。一是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量和质;二是记录学生的典型错误和巧妙解法。

  (7)提倡评语交流。数学评语是师生交流的好平台,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可以弥补“对”、“错”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设计

  26、(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认写本课生字,拓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主动积累反义词的愿望。

  (2)“饥”是左右结构,形声字,从食,幾声。左边表义,跟食物有关,右边表音。本义是荒年,五谷无收。现多表示“饿”,缺乏。

  “贫”是上下结构,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跟钱财有关,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贫的本义是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3)“暖”字字形较复杂,学生由于对字形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和马虎粗心等,容易犯以下错误:把“日”写成“目”;把“爰”写成“爱”;再或者把“爰”下面部分直接写成“友”等。

  “暖”字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图片导入:

  展示跟“暖”有关系的图片,比如温暖的房间,暖和的小朋友,可爱的暖瓶,暖羊羊。

  (二)自学生字,巧记字形

  “暖”nuǎn,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右边是“爰”。左边是“日”,太阳,所以这个字是不冷的意思。右边是“爰”,提醒不要写错。

  同时明确暖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带领学生书空练习写字。

  【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培养学生自主习字的能力。】

  (三)交流反馈,巩固识字。

  小组分享识字的好方法:

  (1)换一换:把日换成女,就是班里“媛媛”同学的名字;把日换成提手旁,就是“援助”的援。

  (2)编字谜:在太阳底下,好些人的手聚在一起。

  (3)组词语:温暖,暖和,暖壶,暖气。

  (4)背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回归课文,感悟理解。

  (1)同桌互读课文。找出反义词“冷对暖”。

  (2)再读课文,语境识字。

  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现在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冷)可是我们教室有空调不怕冷,所以很(暖)。我们知道光头强没有帽子,所以他会很(冷),但是熊大熊二躲在房间里所以很(暖)。

  (3)师生表演,理解冷暖。

  请同学设置冷暖使用的情境,进行表演。

  【创设语言文字情境,使学生不仅掌握课内知识,还了解了所学字词有关的知识,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在语言文字情境中丰富自己的文字知识,引发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五)扩展练习,巩固深化

  仿照冷暖等反义词,说说更多的反义词。比如找出硬对软、浅对深;反对正、哭对笑、新对旧;容易对困难、危险对安全;简单对复杂、聪明对愚蠢、快乐对难过等。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自由选择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不仅会读生字,还会写好生字了,回家后把这生字写一写,并把这个字的特点讲给爸爸妈妈听。

  【在学生有所收获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加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给学生课外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27、(1)对应思想是指在两类事物(集合)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的 思维方法。它是函数和方程思想的支柱。在小学数学中“对应”的现象随处可见,在数与形、形与形、量与量等变化规律中,都存在大量的对应思想,比如本题通过两组数量向量的事物建立一一对应,让学生理解“同样多的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拓展:

  1 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的素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

  2 材料简洁明了,学生容易接受。选择简洁明了、浅显易懂,能够让学生们在通过阅读这些易理解、易接受的拓展文字,感受并领悟对应思想

  3 内容拓展适度,注重实质性提升。适度的建立对应关系,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引发厌学心理,注重实质性内容的拓展,更容易激发学生们主动去认知对应关系。

  (2)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体会对比思想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3)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教师活动一:

  提出问题:

  1.图上有哪些动物?分别是多少?

  2.动物们两只两只一组分组,进行游戏可以吗?

  学生活动一:

  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小组间合作交流并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学习 “>”“<”和“=”。)

  教师活动二:

  教师在黑板展示:

  (1)教学“=”(猴和兔子搭档)。

  学生活动二: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子等于兔子个数(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4等于4”。

  (2)教学“>、<”(狐狸和小熊搭档)。

  学生活动二: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狐狸比小熊多,也就是5>3(板书5>3)。得出小熊比狐狸少,也就是3<5(板书3<5)。

  教师活动三:

  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认识“>”、“<”的?

  学生活动三:学生尝试小组形式编口诀,并交流记忆“>”、“<”的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数,尖尖嘴巴指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体会等于的含义就是同样多,并知道表示同样多的时候要用“=”连接,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理让学生体会大于和小于的含义。知道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应该把张口指向大数。

  三、层次练习,巩固新知。

  一起做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教师巡视班级同学练习情况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的新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回家观察下生活中存在哪些大小关系,你能比较出来并讲解给父母吗?下节课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生活实际,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体会对应思想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

  28、(1)英语儿歌的主要特点

  ①语言浅显,易于接受;

  ②音韵自然,和谐动听;

  ③形象亲切,具体可感;

  ④伴随动作,生动活泼。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准确拼读词汇insect,ladybird,bee,butterfly,ant并理解相应的含义;

  ②掌握句型“What is it?”及其回答“It's…”。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够使用新学单词和句型,进行“What is it?”的询问物体是什么及“It's…”的回答物体是什么及其属性;

  ②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增强善于观察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和表达信息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形成亲近自然、走近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态度;

  ②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依据教学目标,导入和操练环节如下:

  导入环节设计:教师展示动物园大型动物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是否会用英文表述;再展示本节课的小型的昆虫类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是否会用英文表述。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即将学习这些小型的动物如何表述。

  意图:复习前面所学的一些有关于动物的单词;激发学习关于小型动物如何用英文表述的兴趣,与本节课建立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新授环节。

  操练环节设计:教师指导学生与同桌利用“ladybird,bee,butterfly,ant”新学词汇和“What is it?”与“It's…”关键句型,根据课文中漫画的对话方式,进行角色扮演,使用新学词汇和句型操练。操练结束后,请数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

  意图:通过对话形式操练,是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新学词汇和句型。在对话中进行操练,培养学会的英语语感和敢于、乐于用英语表达的信心与兴趣。

  29、(1)《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儿童歌曲,歌曲共24小节,描写了小青蛙找家的过程。歌曲具有特点的将小青蛙的叫声用奥尔夫乐器来模仿,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X”。通过学习本首歌曲,可以在学习音乐节奏感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小动物叫声,培养其热爱小动物的好习惯。

  (2)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对小动物的热爱。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用奥尔夫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感受小青蛙的叫声从而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

  ③知识目标

  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基本知识,并能用动作和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3)“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教学环节:

  ①节奏律动游戏— — —“我学青蛙叫叫叫”

  请学生分成两队,听音乐律动。

  首先教师模仿青蛙叫声“咕咕”,请学生回应“呱呱”

  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成两组练习“咕咕”“呱呱

  教师再次模仿青蛙叫声“咕咕咕”请学生回答“呱呱呱”

  教师讲解音乐王国的新朋友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在带领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长短,并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巩固,将加强对节奏的掌握。】

  ②用奥尔夫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师出示奥尔夫乐器并介绍其音色,引导学生选乐器模仿青蛙的叫声。

  教师用乐器引导学生先回应四分音符,并引导学生自行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用乐器击打出八分音符,并和学生一起互动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乐器再次学习节奏,将培养他们的兴趣并巩他们的所学知识,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30、(1)教学重点:运球时按压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对球的控制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速度中能正确运用行进间运球技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

  (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低头看球:先安排学生进行熟悉球性练习,巩固原地运球技术,增加球感和对球的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渐把眼睛从球上解放出来

  【理由】低头运球是由于对动作不熟练造成的,因此先安排学生原地运球技术,逐渐将眼睛从球上解放出来

  2、上肢运球与跑动不协调:安排学生先进行无球的模仿动作练习,然后由原地运球逐渐过渡到运球走再到运球慢跑到沿不同路线运球慢跑,逐渐增加熟练度和协调性

  【理由】先安排原地运球,然后再运球走到运球慢跑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渐改正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3、运球高度过高或过低:先安排学生复习原地运球,将球控制在腰际,然后等学生熟练稳定后过渡到行进间运球

  【理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4、运球时身体姿势不正确,上肢僵硬不协调:运球时应以肘关节为轴用手腕和手指按压球的后上方,先给学生讲解正确的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安排学生原地进行运球练习,逐渐过渡到行进间运球

  【理由】学生姿势不正确,身体不协调是由于对动作的发力动作不熟练,因此通过这样的安排,帮助学生熟悉发力的方法,改进错误动作

  5、运球时球的落地点不正确:行进间运球落点应在同侧脚的侧前方。纠正时先让学生明确球的正确落点,然后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划定正确的落点原地拍球练习,待学生熟练后先进行运球走练习再到行进间运球完整动作

  【理由】设置篮球的落地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正确的拍球方法和击球点,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循序渐进掌握技术动作

  31、(1)肖像画: 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东亚很早经有肖像画。西的像画发展自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肖像画也进入了摄影领域。

  着重表现: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自画像: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称为自画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在集体中与人友好相处的教育。

  (3)新授

  1.探究自画像。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可能是眼、鼻、嘴、耳的样子与别人不同,也可能是位置、大小与别人稍有不同,或者是脸型、发型和服饰不同。

  (说明:引导学生对人的长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便于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2.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五官、发型、脸型等方面进行。并组织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特点。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a.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点。

  b.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

  c.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并请台下的学生一起来探究下,如果你去画,应该如何表现。

  (说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自己的脸部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画自画像打下基础。)

  3.示范讲解“怎样抓住特点并表现出来。”

  教师:ppt展示图片并结合教师范讲解相关作画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欣赏作品,并学习相关的知识。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