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每日一练

首页 > 河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每日一练

2019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3月21日)

河南华图 | 2019-03-20 14:09

收藏

 

  1、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6个图形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但每个元素的位置不同。仔细观察发现三角形和正方形所在的封闭空间不同,考虑功能信息。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①③⑤中,小正方形位于大长方形这一单独区域内,小三角形位于圆形和小长方形的公共区域内;图②④⑥中,小正方形位于圆形与大长方形公共区域内,小三角形位于两个长方形的公共区域内,分成两组。

  因此,选择C选项。

  2、初级群体指的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社会群体;次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次级群体的是:

  A.亲友团来到比赛现场为小李助威

  B.小赵要到大城市上学了,山里的乡亲们都到村口为他送行

  C.小王考上了研究生,公司的同事一起为他庆贺

  D.20年之后,小张儿时的玩伴建立了一个微信群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次级群体”,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

  ②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亲友团”是由情感关系结成的,而不是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定义;

  B项:“乡亲们”是由情感关系结成的,而不是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定义;

  C项:“同事”是由单位的规章制度结成的关系,其共同的目标是完成工作,符合定义;

  D项:“儿时玩伴”是由情感关系结成的,而不是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3、“气候难民”指的是生存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这是一个逐渐扩大的族群。某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40年,全球约5到6亿的人都面临着沦为“气候难民”的危险。

  下列描述中被迫迁移的人们,不属于“气候难民”的是:

  A.土地沙漠化使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国消亡,国民外迁

  B.海平面上涨使马尔代夫领导人为国民另觅栖身之所

  C.卡特里娜飓风使得墨西哥海岸的众多居民逃离家乡

  D.印度洋海啸导致了印度、泰国等多国居民被迫迁移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土地沙漠化是由气候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国民外迁是因为受到了威胁,符合定义;

  B项:海平面上涨是由气候因素导致的,另觅栖身之所是因为受到了威胁,符合定义;

  C项:飓风是由气候因素导致的,众多居民逃离家乡是因为受到了威胁,符合定义;

  D项: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是由地震引起的,并非气候因素,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4、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发运动的是:

  A.多张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与时间距离相继呈现形成电影

  B.当我们注视夜空时,会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C.在黑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并注视着烛光会看到烛光在运动

  D.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再看周围的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一个物体的运动;

  ②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相继呈现”说明图片都是运动的,不存在静止物体,不符合定义;

  B项:根据常识,云是运动的,月亮可以看作是静止的。注视夜空时之所以觉得月亮在动,是由于云的运动所产生的错觉,符合定义;

  C项:蜡烛的烛光本身就一直在运动,并不是错觉,没有体现“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

  D项:“树木在向上飞升”,是由于先“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形成了视觉的惯性,再看树木,由于这种惯性,而产生的感觉,而不是同时观察两者产生的错觉,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5、水∶森林∶煤炭

  A.氮∶蛋白质∶智力

  B.闪电∶雨∶打伞

  C.雪∶丰年∶喜悦

  D.表扬∶自信∶乐观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水”是“森林”形成必不可少的物质,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森林”是“煤炭”形成必不可少的物质,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氮”是“蛋白质”必不可少的成分,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蛋白质”是“智力”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闪电”不是“雨”形成的必要条件,“雨”也不是“打伞”的必要条件,晴天也可以“打伞”,排除;

  C项:“雪”不是“丰年”的必要条件,“丰年”会让人感到“喜悦”,但“丰年”不是“喜悦”的必要条件,排除;

  D项:“表扬”可以让人感到“自信”,但“表扬”不是“自信”的必要条件,“自信”也不是“乐观”的必要条件,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6、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A.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B.目无全牛∶鼠目寸光

  C.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D.不孚众望∶众望所归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与“颠倒黑白”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不屑一顾”指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狭小见识短浅,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固执己见”指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众望所归”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7、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常会面临选择,要么选择风险小,报酬低的机会;要么选择风险大,报酬高的机会。究竟是在个人决策的情况下富于冒险性,还是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富于冒险性?有研究表明,群体比个体更富有冒险精神,群体倾向于获利大但成功率小的行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A.在群体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B.个体会将其意见与群体其他成员相互比较,因其想要被其他群体成员所接受及喜爱,所以个体往往会顺从群体的一般意见

  C.在群体决策中,很可能出现以个体或子群体为主发表意见、进行决策的情况,使群体决策为个体或子群体所左右

  D.群体决策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他们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群体比个体更富有冒险精神,群体倾向于获利大但成功率小的行为。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群体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极端,背离最佳决策”说明群体比个人更具冒险精神,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虽然“个体会顺从群体意见”,但未说明“群体的一般意见”是否更具冒险精神,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群体决策可能出现为个体或子群体所左右的情况”,但未说明“个体、子群体的意见”是否更具冒险精神,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群体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科学是有理有据的,不能说明群体比个体是否更富有冒险精神,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8、一个没有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持人,因为主持人不能发音不标准。

  上述论证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没有一级甲等证书的人都会发音不标准

  B.发音不标准的主持人可能没有一级甲等证书

  C.一个发音不标准的人有可能获得一级甲等证书

  D.一个发音不标准的主持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主持人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没有甲级证书的人不是主持人,即所有主持人都有甲级证书。

  论据:主持人不能发音不标准,即所有主持人发音标准。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建立联系。论点所有主持人都有甲级证书,论据所有主持人发音标准,本选项是所有发音标准的人都有甲级证书,是在题干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属于前提。

  B项:增加反向论据。论据说“不存在发音不标准的主持人”,而B项说明“存在着发音不标准的主持人”,是对论据的削弱,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用“否定代入法”进行验证,先否定C项,即“发音不标准的人不可能有证书”,而题干论据是“发音不标准的人不是主持人”,两句结合,不能够使论点“主持人都有证书”不成立,因此C项不是论点成立的前提,排除。

  D项:无关选项。是否受欢迎不是题目论点和论据讨论的话题,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9、有报道称,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过去150多年中全球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但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因此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A.海洋和气候系统的调整过程使得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

  B.此现象在上世纪50—70年代曾出现过,随后又开始加速变暖

  C.联合国气候专家指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80万年来的最高点

  D.近几年发生多起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自然灾害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

  论据: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说明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缓解了表面温度,能够说明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反向论据。用曾经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来说明表面温度上升变缓只是暂时现象,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与气候变暖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说明才能明确,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近几年发生多起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自然灾害与题干论点全球气候变暖不那么严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0、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符合已呈现的规律性: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一致,排列组合次序不同,优先考虑样式类遍历。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通过观察题干发现,题干图形均由直线构成,排除C、D选项;进一步观察,相邻两幅图形有相同的元素,题干图形的下部大元素不同,且上部已有一个长楔形、两个五角星、两个三角形和一个短楔形,所以问号处图形的下方元素应有别于前三个图形,上方小元素应为短楔形和长楔形,排除A项。

  因此,选择B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