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每日一练

首页 > 河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每日一练

2019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基每日一练解析(6月2日)

河南华图 | 2019-05-31 17:19

收藏

  1 、 (单选题) 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焚书”的是()。

  A.处死私下诽谤秦始皇的方士和儒生

  B.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

  C.焚烧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书籍

  D.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正确答案:A

  解析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民间诸子百家典籍和214年坑杀方士的事件。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故本题选择A选项,A项属于“坑儒”事件,并不是焚书。

  考 点: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中国历史

  2 、 (单选题)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即今天的()为起点,经甘肃、新疆、西藏,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A.太原

  B.西安

  C.郑州

  D.石家庄

  正确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故本题选择B选项。

  考 点: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化常识

  3 、 (单选题) ()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都用此大礼。

  A.顿首

  B.稽首

  C.空首

  D.吉拜

  正确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九拜是古代的礼拜形式,《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A项,顿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覆盖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手不分散,头急遽伸下,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通常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

  B项,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见面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动作舒缓。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

  C项,空首,又称“拜手”,简言“拜”。是古代上级对下级表达谢意的礼节,或为君王祭天,不失尊者至尊。

  D项,吉拜,就是正拜,男尚左,女尚右。古代有守孝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时行吉拜礼。郑玄注:“吉拜,拜而后稽颡。”就是说先“空首”拜,然后“顿首”拜。

  故本题选择B选项。

  考 点: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化常识

  4 、 (单选题) 郑某生于唐朝,在这个时期不会出现的是()。

  A.小麦经济得到巩固,草市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开放的民族政策得到实施

  C.内阁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

  D.三省六部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

  A项,唐朝小麦经济得到巩固,草市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正确;

  B项,唐朝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刻,唐帝国鼎盛时期,其统辖着多个民族,对这些民族唐朝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B正确;

  C项,明朝永乐帝时开始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C错误;

  D项,隋唐时期的中枢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择C选项。

  考 点: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中国历史

  5 、 (单选题) 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就是在导线中运动的( )所产生的磁场。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化学。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磁体的磁性来源于电流,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因而概括地说,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电场的变化而产生的。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的真正场源是运动电子或运动质子所产生的磁场。例如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就是在导线中运动的电子所产生的磁场。

  故本题选择C选项。

  考 点:人文科技 科技 物理化学

  6 、 (单选题) 近年来,隐形技术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其中隐形飞机指的是()

  A.雷达无法侦查到的飞机

  B.肉眼看不到的飞机

  C.体积小的飞机

  D.任意改变颜色的飞机

  正确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前沿科技。

  所谓隐形飞机就是利用各种技术减弱雷达反射波、红外辐射等特征信息,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的飞机。目前,飞机隐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减小飞机的雷达反射面,从技术角度讲,其主要措施有设计合理的飞机外型、使用吸波材料、主动对消、被动对消等;

  二是降低红外辐射,主要是对飞机上容易产生红外辐射的部位采取隔热、降温等措施;

  三是运用隐蔽色降低肉眼可视度。从原理上来说,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尽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信号,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隐形技术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故本题选择A选项。

  考 点:人文科技 科技 前沿科技

  7 、 (单选题) 钟乳石是由( )和其他矿物质的沉淀形成的。

  A.碳酸钙

  B.氯化钙

  C.碳酸氢钠

  D.碳酸钠

  正确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化学。

  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钟乳石”。

  BCD项所指的物质都是能在水中溶化形成溶液的,不会沉淀。

  故本题选择A选项。

  考 点:人文科技 科技 物理化学

  8 、 (单选题)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子名言的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孟子的主要著作是《孟子》。

  A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的名言。

  B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孟子的名言。

  C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孟子的名言而是孔子的。

  D项,“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孟子·告子下》,,是孟子的名言。

  故本题选C。

  考 点: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学常识

  9 、 (单选题) 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民族的深爱的作家是()

  A.胡适

  B.鲁迅

  C.郭沫若

  D.巴金

  正确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自题小像》,《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

  故本题选择B选项。

  考 点: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学常识

  10 、 (单选题) ‘你看他拽开不,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几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却被他当头一棒,就打得脑浆倂万点桃花,牙齿喷几珠玉块。’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打虎场面,其中的打虎英雄是()

  A.孙悟空

  B.猪八戒

  C.牛魔王

  D.哪吒

  正确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却说那孙行者(即孙悟空)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不多时,过了两界山,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个针儿,迎着风,幌一幌,原来是个碗来粗细一条铁棒。他拿在手中,笑道:"这宝贝,五百余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出来挣件衣服儿穿穿。"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

  故本题选择A选项。

  考 点:人文科技 人文历史 文学常识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