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每日一练

首页 > 河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每日一练

2019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9月4日)

华图教育 | 2019-09-02 11:51

收藏

  1、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且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中相同面个数依次为2、3、4、5、6,则问号处应为7,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规律二:题干图形面的总数依次为:3、4、5、6、8、?,数字呈现乱序,选择7个面的选项,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

  2 、情感广告是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这种情绪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商品本身,从而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广告语不属于情感广告的是:

  A.某品牌饮料广告语:“××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B.某品牌啤酒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广告语:“好不好,家乡水。”

  C.某品牌纸尿裤广告语:“宝宝天天好心情,妈妈一定更美丽。”

  D.某品牌润肤露广告语:“为了肌肤柔美润舒,请使用××润肤露。”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诉诸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

  ②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体现的是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之情,属于“诉诸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符合定义;

  B项:家乡两个字,体现的是对家乡的情感,属于“诉诸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符合定义;

  C项:宝宝天天好心情,体现的是消费者对于孩子得到舒适情感的满足,妈妈更美丽,体现的是妈妈自我情感的满足,属于“诉诸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符合定义;

  D项:为了肌肤柔美润舒,正是商品本身应该有的价值,不属于“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也不属于“诉诸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3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以几何语言建立而成的引力理论,他将引力改描写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以取代传统对于引力是一种力的看法,而这种时空曲率与处于时空中的物质与辐射的能量动量直接相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不涉及广义相对论的是:

  A.科学家在观察日全食时发现,光线经过太阳附近时会产生偏角弯曲

  B.科学家发现,在强引力场中时钟要走得慢一些,因而从巨大质量的星体表面发射到地球的光线,会向光谱的红端移动

  C.科学家发现,当一个星体足够致密时,其引力使时空中的区域极端扭曲以至光线都无法逸出,由此发现了黑洞的存在

  D.麦哲伦航行时发现,驶向远方的船帆逐渐下沉,最后消失在视线中,而海平面似呈弯曲状,远处的海水似乎比近处的海水水位低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将引力改描写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

  ②时空曲率与处于时空中的物质与辐射的能量动量直接相关。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光线应沿直线传播,而在太阳附近产生偏角弯曲,属于“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符合定义;

  B项:光线向光谱的红端移动,说明在巨大质量星体附近产生了时空的弯曲,属于“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符合定义;

  C项:时空中的区域被极端扭曲,体现了时空的弯曲,属于“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符合定义;

  D项:海平面似呈弯曲状是由于地球是球状的,是地球本身的形状而不是通过对时空的弯曲得来的,不属于“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4 、刺激泛化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行为,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刺激分化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刺激泛化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属于刺激分化

  C.为突出品牌,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力图使顾客产生刺激分化

  D.某品牌牙膏创成名牌后,生产商将其生产的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利用的是顾客的刺激泛化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其关键信息如下:

  (1)刺激泛化:对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

  (2)刺激分化: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被蛇咬后对蛇产生恐惧,进而对与蛇类似的井绳产生恐惧,体现了“对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泛化定义,说法正确;

  B项:从不同角度和远近看庐山,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未体现“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符合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定义,说法错误;

  C项: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提高自己产品的辨识度,更好地区分开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的产品,体现了“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分化定义,说法正确;

  D项:某品牌牙膏创成名牌,生产商将其生产的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生产商想通过品牌连锁效应,利用消费者对其牙膏的喜爱和购买倾向,让消费者对其同名化妆品也产生喜爱和购买倾向,体现了“对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泛化定义,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5 、青衿:读书人

  A.南冠:囚犯

  B.浮屠:寺庙

  C.春蚕:奉献

  D.袍泽:官员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青衿”古代指“读书人”,二者属于象征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南冠”是俘虏的代称,“南冠”与“囚犯”属于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浮屠”是指佛塔,“寺庙”是一种佛教建筑,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C项:“春蚕”一般形容有“奉献”精神的人,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D项:“袍泽”是指军中的同事,而同事不一定是“官员”,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6 、仪态万方:美丽多姿

  A.风度翩翩:富富有余

  B.腰缠万贯:富甲一方

  C.其貌不扬:荣华富贵

  D.仪表堂堂:身无长物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仪态万方”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美丽多姿”也是形容姿态很美,二者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气质不凡,“富富有余”形容东西量多,满足需要外还有富余,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腰缠万贯”形容人极富有,“富甲一方”指拥有的财物在某地方上居第一位,比喻十分富有,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其貌不扬”指人的外貌不漂亮,“荣华富贵”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项:“仪表堂堂”形容人外表端正、举止大方、姿态威严,“身无长物”意为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借以形容贫穷,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7 、演员∶公园∶演出

  A.谣言∶微信∶查处

  B.股民∶股市∶投资

  C.士兵∶战争∶升迁

  D.信息∶卫星∶定位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演员”在“公园”里“演出”,演员”是人物,“公园”是地点,“演出”是行为,三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谣言”在“微信”被“查处”,但“谣言”不是人物,排除;

  B项:“股民”在“股市”里“投资”,“股民”是人物,“股市”是地点,“投资”是行为,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士兵”参与“战争”,但“升迁”不是“士兵”在“战争”中的主要行为,排除;

  D项:“卫星”可以传递“信息”,与题干对应方式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8 、( ) 之于 风油精 相当于 碳酸 之于 ( )

  A.薄荷脑;可乐

  B.清凉;陈醋

  C.叶绿素;花露水

  D.液体;二氧化碳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薄荷脑”是“风油精”的主要成分,二者属于原材料和成品的对应关系,“碳酸”是“可乐”的主要成分,二者属于原材料和成品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风油精”有“清凉”的作用,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碳酸”与“陈醋”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叶绿素”与“风油精”无明显逻辑关系,“碳酸”与“花露水”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项:“风油精”是一种“液体”,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9 、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

  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

  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

  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

  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

  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

  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

  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因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选项信息充分,优先采用代入法。

  A项:代入后,小李的猜测为“错、错”,小王的猜测为“对、对”,小方的猜测为“错、错”,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B项:代入后,小李的猜测为“对、错”,小王的猜测为“错、错”,小方的猜测为“错、错”,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C项:代入后,小李的猜测为“错、错”,小王的猜测为“错、错”,小方的猜测为“对、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D项:代入后,小李的猜测为“错、对”,小王的猜测为“错、对”,小方的猜测为“对、错”,符合题干要求。

  因此,选择D选项。

  10 、东亚人看起来更谦虚,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和接受其他文化熏陶的人相比,他们也一样充满骄傲和自信。某研究团队招募了40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一半来自东亚国家,剩下的来自西方国家。他们向这些志愿者展示大量正面和负面的词语,并询问他们哪些形容词适合自己,结果,志愿者们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他们倾向于用更多正面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认为一些较为负面的特征不适合自己。研究者认为,这表明参与测试的人无论具有何种文化背景,他们同样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东亚人习惯负面评价自己,而西方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言过其实

  B.当志愿者被要求用正面词汇形容自己时,他们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C.东亚人谦逊只是一种文化惯例,他们有着和西方人一样的自尊心

  D.研究发现,无论来自何种文化背景,志愿者们的脑电波都很相似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无论具有何种文化背景,他们同样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

  论据:志愿者们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他们都倾向于用更多正面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认为一些较为负面的特征不适合自己。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东亚人习惯负面评价自己,而西方人往往言过其实,说明东亚人和西方人并不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要求用正面词汇形容自己,他们的反应一样,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都具有美化自己的动机,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不明确项。东亚人与西方人具有一样的自尊心,有自尊心与是否会美化自己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不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脑电波相似与是否具有美化自己的动机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