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行测考题

首页 > 河南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行测考题

曾几何时,《论语泰伯》篇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

华图教育 | 2020-04-01 12:46

收藏

教材试题 免费网课 咨询客服 公告(1-12月)

备考交流

微信扫一扫

及时获取考试资讯

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老师1V1报考指导

30. #曾几何时,《论语泰伯》篇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被视作孔子提倡愚民政策的铁证反复提及。实际上,这是后人________了孔子真意。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它体现的是孔子的重民、爱民、知民思想,与所谓"愚民"思想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解 风马牛不相及
B.误解 南辕北辙
C.夸大 文不对题
D.曲奉 驴唇不对马嘴
【答案】A
【三级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这句话被视作孔子提倡愚民政策的铁证反复提及""实际上""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知,后人对孔子的这句话理解的不正确。A项"曲解"指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B项"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两项均符合文意。C项"夸大"指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实际的程度;D项"曲奉"指曲意奉承。两项均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语境,横线所在句子表达孔子这句话体现的重民、爱民、知民思想与"愚民"思想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意思。A项"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件事情毫不相干,符合文意。B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语境并未涉及行动与目的的关系,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跟题目没关系,也指答非所问或者说的话跟原有的话题不相干。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不相合。
【来源】2020多省联考万人模考第六季第30题

河南华图视频号

考题免费刷

(可看回放)

行测/申论/公基/职测

华图菁英师资线上带刷,不收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