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类题目在事业单位面试考试中频率较高,对广大考生而言,不仅是备考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接下来, 给大家提出如下三个建议,帮助大家答出个性化,取得面试好成绩。
【第一招:关键词切题,个性化表态】
相信同学们在备考中,会发现很多社会现象题的题干信息并不短,那么同学们就可以充分利用题干信息,通过不同的关键词切题表态,实现开头个性化作答。
比如:当前,“躺平青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在面对压力时依然不工作、不学习,甚至一躺了之,大家对此褒贬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道题目是关于“躺平青年”的社会现象题,这与我们青年应该要奋斗的社会主旋律是相违背的,所以我们的核心观点应该是要强调奋斗,不鼓励躺平。那么如何表述我们的观点呢?我们先来分析下题干信息,题干中指明了主体是青年,而不工作、不学习、一躺了之这些信息呈现的是“躺平青年”现象的具体表现,“大家对此褒贬不一”说明社会对于这一现象的评价是多元的,那我们就可以从青年主体、问题表现、社会评价三个维度来展开我们的个性化观点表述。
(1)从主体出发:青年是社会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躺平”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负能量,是自我沉沦的表现,在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时,青年人“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亟须引起我们警惕。
(2)从问题出发:“躺平”不仅会使青年人丧失斗志、浪费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也无法让青年人为社会作出创造性贡献,所以“躺平”不应是青年人应有的状态,要相信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3)从评价出发:躺平青年作为一个群体的代称和生活理念,大家褒贬不一,褒得是青年人借助网络语言互相调侃、宣泄压力的诙谐解压方式,但贬得是青年人放弃奋斗、逃避竞争、安于现状、无欲无求的颓丧文化。要知道躺平不能躺赢,唯有奋斗才是良方。
【第二招:多维度分析,展现思维广度】
多数考生作答社会现象题时往往只单一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殊不知现象的分析维度其实很广,比如意义、影响、危害、现状等均是可分析角度,同学们在分析现象时如果能够科学分配答题时间,尝试多维度分析,展现自己的思维广度,在作答中就能有更多的优势。
比如仍以“躺平青年”为例,同学们可以分析其产生原因,比如社会竞争压力大让部分年轻人被迫躺平;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和社会财富的一定积累给了青年人躺平的底气;核心症结还在于青年人主观上缺乏奋斗目标,注重自身感受和舒适感,理想信念不坚定。
也可以结合实际分析其危害。比如青年的躺平,容易助长消极情绪,放弃自我提升,阻碍其自身的发展;长此以往,也影响到社会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主旋律;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奋斗,当青年人都选择躺平放弃追求,就无法顺利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又何谈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
【第三招:知识性补充,展现答题厚度】
现象题作答对策时,同学们往往只说宏观要点,比如加强扶持、强化宣传等大方向,却不知往往是这些方向下的具体做法更容易吸引考官,且具体要点如果能够结合当下的政务工作,就能更好地展现同学们的岗位匹配性。
针对“躺平”青年这道题的对策,在为青年人减压这一维度就可以融入部分热点议案来增加知识性。比如“政府要加大青年人就业扶持力度,通过为青年人提供失业补助,探讨将应届生身份延长至5年或者取消的议案,制定青年人就业专项培训机制等措施,为青年人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这一对策就能较好地展现同学们的知识性,打造在对策中的亮点,从而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