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背景链接】
“一个月给你7000元,每天的工作是喂猪、扫粪、捡腐烂的猪、使用危险的化学品消毒剂……你能不能接受?”入职8天后,24岁的张尧在社交网络平台写下这个问题。
去年9月,张尧从一所高校的食品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他错过了对口企业的招聘,斟酌之后,接过了一家农牧企业“管理培训生”岗位递来的邀约。这是一份相对高薪的工作,包吃包住,研究生年薪18万元起步。
去年7月,从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李迪来到位于广东清远英德农村的一家猪场报到。吸引他来猪场的原因是钱。去年夏天,一家农牧企业在不少高校发布招聘启事,面向2019届至2021届全日制高校大专及以上毕业生,招聘管理培训生、养殖生产技术及管理、畜牧工程、饲料营销等岗位,大部分职位需要从一线养猪做起。薪资包括基本工资、年终奖、岗位奖金、股权等,本科生入职第一年的综合薪资为12万-20万元,硕士为18万-30万元,博士则是30万元起。
李迪毕业于广州一家非重点本科院校,他自认为成绩不够好,就业环境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州的互联网小公司给他开出的工资每个月不到3000元。相比之下,底薪6000元且包吃住的养猪工作太有吸引力。养猪的职业发展空间也让他心动。李迪就职的企业为了培养大学生干部,推出了“180培训计划”,用180天时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带教,可以从饲养员晋升到技术员、组长、分场长,稳步实现升职加薪。
【原因分析】
(1)研究生毕业去养猪,年薪18万起的事件属于一个中性事件,研究生毕业选择哪种职业,以及这种选择的是非对错本身是需要全方位去考虑的。从材料中的信息看,食品工程专业的张尧入职农牧企业,刚毕业就获得年薪18万起的待遇,并不是一件需要大肆否定的事;另一位主角虽然看似专业不对口,但是从材料中可看到,这份工作薪资较好,未来规划也较合理,同样也不是一件值得大肆否定的事。
(2)这个事件中,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事人以及热议的网友对这个事件的态度。
①首先是当事人的态度。
张尧的网络平台发言问“自己研究生毕业,这样的工作接受不接受?”而且发言中出现了“腐烂”“危险”等词汇,说明张尧本身对这份工作是存在一些不满甚至是鄙视的,他认为自己研究生学历从事此份工作属于“屈才”。这种观点缺乏正确的职业观,是不对的。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不能对“养猪”的工作存在歧视;况且农牧企业不是只需要简单的重复工作,研究生学历甚至博士学历毕业生对于农牧企业的未来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所以“屈才”这种观点暴露了张尧的短视,也是不对的。
李迪的态度与张尧不一样,他说他去养猪场的原因是因为钱,这种理由无可厚非,况且李迪分析了自身的情况与职业的未来规划,最终觉得去养猪场是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可以说,李迪的态度是一个偏好的,甚至值得大部分毕业生去学习的。但是,这个态度与选择也存在一些争议——“为钱”这个理由到底好不好?以及大学所学几乎未实践于未来职业中是否是浪费教育资源浪费学生时间?这些争议必然存在于网友的热议中
②接下来就是是热议网友的态度。引发网友热议,必然因为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这源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网友对事件的态度有区别,部分人观点类似张尧,部分人认同李迪,部分人热议专业职业不对口的合理性与弊端,不管某个网友的态度如何,引发热议本身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这不仅仅因为理越辩越明,更因为,理性的争论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提高国民对国事的良性参与度,允许这种热议的存在实际上就是给社会进步打开了一条通道。
【有效举措】
①针对不正确的职业观问题,首先,国家和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观教育;其次,媒体可以对老传统中存在歧视的一些职业,例如“养猪”等进行正面报道,这样不仅能端正社会风气,也能为这些产业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②针对大学所学与未来职业不相匹配的问题,首先大学可以不断研究更加合理的专业分类、专业教学以及专业的职业规划问题,强化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联系;同时国家可以不断加强产业升级,引导企业重视专业知识与产能输出的联系。
③针对网友热议的问题,国家可以引导网友的理性争议,支持并重视网友发散思维,说出越来越多的好主意、好观点。如果有机会让网友的好观点“变现”,可能会极大的鼓励网友的出言出策。但是,同时要注意监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警惕利用网络发布违法违规言论的居心叵测之人,至于“监管”的“度”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打击网友积极性,又要避免不法之人的不良行为。这些策略要执行起来,确实很难,需要一点点地探索,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道路虽曲折,前途却光明,社会的进步源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