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事业单位工资构成有哪些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有哪些?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一般情况下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和其他工资。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贴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重庆市现经国务院批准的艰苦地区是:一类地区有黔江县、武隆县、巫山县、云阳县;二类地区有城口县、巫溪县、奉节县、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
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尚未制定)
四、其它工资
1、保留奖金:在1993年工改前,规定机关执行的奖金额度为:3个月工资,事业单位为3个半月工资,工改后该奖金项目取消,但保留了事业单位多出的半月工资。该保留奖金只有93年工改前的老职工才有,执行当时的标准(每个人不一样),之后进入事业单位的职工没有。
2、老粮贴:1965年开始执行的因粮食价格提高而发放的补贴。补贴数额不同地区、职工有差异,重庆地区大约在1.00~3.5元之间。1979年1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不再发该补贴。1993年工改对职工原有的该项补贴予以保留。
3、保留津补贴:原执行的69元保留津贴。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工资构成有哪些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事业单位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华图教育官网!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忆平乐》阅读原文:
忆平乐
冯 至
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
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看到桂林的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清澈,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能把这寂静冲破。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遏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
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
“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
“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须增加。”
“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
我们继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
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我们决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
我睡眼蒙眬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
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
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验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漓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
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
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两岸的风光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刻的裁缝。
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
文本二: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八月十二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聚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一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我看着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
一九四五年,写于昆明
(摘编自冯至《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忆平乐》阅读人题目: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回忆“六年前”的往事,可见本文并非作者率尔下笔,有感辄发,而是长时间体验与思索的升华,是多年的沉淀和积累酿造出来的。
B.文章描写漓江“奇丽”的山水,引入诗歌的意象、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C.文章运用排比手法,连用双重否定句,赞美农夫、手工业者都能够坚守职责,节律强劲,感情洋溢,达到了加强语势、深化文意的效果。
D.文章以“变”反衬“不变”,一些衣冠人士变得不成人形,祖国河山变得疮痍满目,但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却不会变,他们的精神会永远传承。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叙述武汉撤退后,尽管局势不容乐观,但“人们好像很年轻”,脸上也没有倦容,表达了坚决抗日、抗战必胜的信念。
B.文本一写漓江山与水的关系,令人想到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名句。作者这样写眼前景,应该是有所寄托的。
C.文本一共出现了两次“衣冠”,最后说“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可见作者对衣冠人士的强烈愤慨。
D.文本二写“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写出镇上的空旷冷清,令人感受到战前的紧张气氛。
3.文本一是一篇沉淀着哲理意味的诗性散文。你觉得文中主要蕴含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4.冯至撰文善于以小见大,截取大时代大动乱中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寓情于事。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
---------------------------------
忆平乐阅读答案,《忆平乐》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而记叙文阅读赏析也是我们初高中时期语文的必考题型,小编今天为小伙伴们带来《忆平乐》这篇文章,希望能为大家练习语文阅读理解提供帮助。
忆平乐阅读答案
答案
1.C.“文章运用排比手法”错误。无中生有,排比至少要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三个短语或句子并排在一起,文本一倒数第2段中没有这样的三个短语或句子,其他地方更没有,因此不能说文章运用了排比手法。
2.C.“可见作者对衣冠人士的强烈愤慨”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政客把政治弄得不成政治,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这里的“衣冠人士”特指上流社会的部分人物,并非泛指上流社会的所有人物。
3.哲理:现象时刻在变,精神永垂不朽。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也在变,但那些美好的事物不会随之而改变,如普通百姓做事认真、恪守信用、待人诚恳的精神,是永远不变的。
启示: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弘扬工匠精神,不管外在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守自我,决不随波逐流。只要大部分人能够如此,中华民族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定能顺利实现。
4.①文本一撷取平凡人物,通过裁缝师傅恪守信用这件事,由特殊到一般,展现劳动者身上闪光的品质,抒发作者对那里山水人物的赞美和思念,引发作者对后方都市里的一些“衣冠人士”的嘲讽。
②文本二中,作者截取卖瓜的农夫招呼兵士吃瓜的场景,表现了那个动乱时代普通民众对抗战的支持。同时引出下文作者面对“新的历史”轻松、爽朗和愉快的心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此篇记叙文阅读理解与赏析的全部内容,小伙伴们想要获取更多阅读理解或作文范文,欢迎继续关注可圈可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