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事业单位合同制和编制有什么区别
事业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是职工一旦被调入或分配到其单位,就终身成为该单位的职工。事业单位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双方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聘用制和编制的区别:
1、工资开支来源:正式编制人员工资由财政拨款解决;合同制人员工资由单位预算外收入中解决。
2、福利待遇:正式编制人员的福利待遇按政策规定及上级部门规定执行;合同制人员参照正式编人员标准执行,但实际上低很多或缺项。
3、正式编人员可以在事业单位之间调动;合同制人员不能。
4、正式编制人员可以提任副科级职务;合同制人员不可以。事业单位聘任制干部是没有编制的,类似于合同制职工,但福利待遇肯定是按照事业单位的,如果是公务员单位里的聘任制,如法院的聘任制书记员职位,那是按照公务员的待遇。
5、合同制人员随时会被辞退;正式编制人员如无错误必须要工作满合同年限才能辞退。正式编制人员一般一签就是3到5年的工作时间。
6、正式编制人员需要每年去人事局缴纳人事代理费用;合同制人员不用。
事业单位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直接和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来确定双方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责任、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临时工就是事业单位中没有在编制内人员,这些职工大多是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来签订劳动合同的。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合同制和编制有什么区别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事业单位考试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华图教育官网!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深化____这条主线,继续完成____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____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____平衡。
A.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三去一降一补”
C.供给体系
D.动态
---------------------------------
答
案ABCD
解 析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扩展知识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总方向、总目标、总思路,还需要具体化,使之变成企业、市场主体认同的一些事情。
第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高国内需求的比重。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主要考虑是,根据投入产出表来分析,我国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均衡的,但国内总供给大于国内总需求。从2007年到2018年,我国出口在最终使用中的比例是大幅度下降的,从2007年的28%降到2018年的16%,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实行扩大内需战略的成效。考虑到未来国际贸易的增长幅度可能会放缓,我们要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速度,就必须提高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使内需增长能够快于总供给的增长,这样才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要继续扩大内需,也就是要用国内需求的增长来弥补出口增幅下降带来的供需缺口,促进国内总需求和国内总供给逐步均衡。同时,在保持出口总量继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也要增加进口,特别是消费品的进口,实现进出口基本均衡。另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就全国经济总体而言的,不是所有地区、各级行政区以及各产业、各行业、各企业都要以国内需求为主体,外向度高的地区、行业、企业要根据实际,不一定都要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
第二,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的比重。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2007年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重是29%,2018年提高到32%,提高了3个百分点,但同期政府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由10%提高到14%,投资需求从31%提高到了37%。从消费结构来看,即总消费中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比例,2007年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是73.3%,到2018年降到70.1%,同期政府占总消费的比重从26.7%提高到29.9%。也就是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一直实行扩大内需战略,但主要扩大了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尽管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如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所以,今后扩大内需的重点应该放在扩大居民消费上,使居民消费增长快于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当然,也要保持投资稳健增长,相对降低投资占总需求比重,适度降低政府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
第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要扩大居民消费,居民得有收入。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看,作为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41%提高到2018年的52%。看起来提高得很快,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劳动报酬当中很多项目不属于当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能拿来用于消费。劳动报酬中包括了劳动者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按照住户调查的口径,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自2013年以来一直稳定在42%到43%之间,低于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约10个百分点。因此,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是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扩大居民消费,就必须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这意味着要使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第四,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可控技术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很快,但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的,自主可控技术的贡献相对比较少。目前我国高技术行业的生产对进口产品的依存度比较高,主要是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软件服务、医疗仪器设备及器件、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计算机等等。这些行业生产的进口依存度相当高,意味着如果出现“断供”,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加快“卡脖子”领域的科技研发,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第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最终使用的结构其实和生产结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定意义上是互为因果的。我国149个行业当中,按照最终使用的多少来区分,消费型产业是68个,投资型产业是22个,出口型产业是58个,有1个行业无法判定产业类型。由于国内居民消费少,所以很多消费型产业不得不变成出口型产业。同时,还存在供给结构不适合消费需要的问题。比如,航空旅客运输、餐饮、住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属于典型的消费型产业,而且这些产业的消费需求弹性非常大,未来发展非常有潜力。但由于国内符合消费需求的供给相对不足,导致这些行业需要大量进口。这些产业的进口依存度高,不同于石油等是因资源不足,也不同于芯片等因创新能力不足,而是供给的模式、质量、业态等与消费者的需求不够适应。所以下一步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强竞争性,优化和扩大供给,增强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
第六,提高城市和城市群要素集聚能力,促使其集聚经济的规模与集中的人口规模相均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目前我们空间结构的大体情况是,19个城市群地区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GDP和45%的人口,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广东,不包含港澳)三大城市群地区,集中了我国43%的GDP和29%的人口。GDP集聚的格局是符合规律的,也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空间窄的国情。问题在于,集中的经济规模与集中的人口规模不相匹配,这样必然带来各地区之间人均GDP差距过大的问题。而且我国的税收和GDP是高度相关的,公共服务又主要取决于创税能力,这又带来了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差距较大,从而带来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所以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要求,继续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城市化地区必须主动吸收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在本地区就业并落户,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使城市化地区集中的经济规模与集聚的人口规模大体均衡,最终实现各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衡量标准。
第七,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内外循环的畅通性。我国进口的特点,一是主要是生产型的,即进口产品用于生产的比重比较大,二是高技术产业的进口依存度高,三是部分行业出口和进口的依存度均较高,既是高出口行业也是高进口行业。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不开放,也不是小开放,不是什么都自己生产,什么技术都要自己研发,而是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范围、深度。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不是要减少出口的总量,而是要继续当好世界工厂,还要当上世界市场。要保持部分产业生产能力大于国内消费能力的格局,保持部分行业高出口、高进口的格局,这样才能够换回来因资源不足不得不进口的石油、铁矿石、大豆等。当然,也要通过创新发展,降低高技术产业的对外依存度,在重要领域、“卡脖子”的领域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还要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等,逐步降低资源性产品的对外依存度。
第八,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所以,下一步要聚焦提高自主可控技术及产业比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聚焦提高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适配性,深化营商环境、市场化配置资源等改革;聚焦提高居民消费在总需求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等,加快推进土地、户籍、住房等领域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