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省直和市直事业单位可以同时报考吗
省直和地市事业单位可以同时报,但是省直和地市都分别只能报一个岗位。
如果两个考试不是统考是两个地区单独发布的招考公告,就可以同时报考省内两个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考试,考试时间是一样的,那就只能选择一个岗位进行考试。放弃另外一个岗位。最后选择参加竞争较小的一场考试。具体的报名时间和流程,可以需要参考事业单位考试招考公告中的内容。
省直事业单位是指省级人民政府或者省政府组成部门所直属的事业单位,省直事业单位待遇一般是财政直接拨款,享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
市直事业单位的单位领导和单位都是由市里统一管理,没有中间环节。管理部门通常是市党委、市人大、市政府委任主要领导人的部、委、办、局等直属单位和直属部门。市直机关市直单位都是行政机关行政单位,虽然市直事业单位员工为事业编制,但是有行政级别的,通常为正处级。通常这种单位的领导为市级政府部门指派,市级政府部门对这种单位具有绝对的管理权,比如市图书馆、剧院、科技馆等。
以上就是省直和市直事业单位可以同时报考吗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这方面的事业单位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华图教育官网!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用兵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留学归国历史人物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
---------------------------------
【答案解析】
(1)从主要学习技艺到全方位向西方学习;从服务于晚清政府到投身于社会革命;由政府派遣到多渠道留学,人数由少到多
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妥善安排;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
简评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和材料二“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可以看出从主要学习技艺到全方位向西方学习;根据“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可得出从服务于晚清政府到投身于社会革命;根据“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其中多为自费”可得出由政府派遣到多渠道留学;根据“总计200余人”“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可得出人数由少到多。背景:结合“19世纪70、80年代”“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这两个时间,可从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等角度概括。
(2)根据“1949年12月”这一时间信息,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的角度概括;根据“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人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得出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无善安排;根据“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造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出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简评:结合所学选取詹天佑作为简评的对象。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之后他回国参与当时国家的铁路建设。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等。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他为中国近代的铁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