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事业编和教师编的区别
教师编分了两种,一种是九年义务制中小学校教师、高中教师使用的编制,这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教师”编。一种是除九年义务制中小学校教师,其他学校教师使用的编制,包括幼儿园、职校、大学教师使用的编制。职校、技校、大中专院校使用的编制,是普通的事业编制,和其他专业技术类事业编制没有什么区别。
事业编和教师编的区别:
一、管理关系不同
普通事业编由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统筹,按照单位工作实际需要定岗定编,按照2012年底数实行限额管理,目前阶段原则上是只出不进,确需增加编制的,在总盘内调剂。也就是说,普通事业编制现在基本上不能增编扩编。而教育专项事业编实行的是动态管理,每两到三年根据学生人数等进行调整,由教育部门提出方案,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后允许适量增加编制。在管理关系上,普通事业编制是单向管理,即机构编制部门直接统筹管理,而教育专项事业编制实行的双向管理,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增编或减编方案,最后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
二、经费保障不同
教育专项事业编制由财政和编制部门重点保障,在经费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不论改革或发生其他情况,原则上不允许删减教育专项编制,或占用教育专项编制相关经费。而普通事业编制不同,很容易因为政策或经费的变动受到冲击,比如自收自支类事业编制,按照事业分类改革要求,原则上要求在2020年底完成改革,剥离编制脱离体制,不再列入事业范畴。这是教育专项事业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以上就是事业编和教师编的区别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这方面的事业单位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华图教育官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2021年4月14日,2020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奖励评审结果公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获得“( )”。
A. 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B. 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
答案
A
解析
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典礼在此隆重举行。今年共有56位科学家获奖,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被授予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扩展知识
吴伟仁院士作为航天测控通信与工程总体技术专家,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和航天战略科学家,从事航天事业已有四十多年。期间,吴伟仁院士负责研制了我国首套S频段计算机遥测遥控系统,使我国航天测控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率先开展深空测控通信研究,推动研制建设了与美、欧并列的中国深空测控网,为深远空间探测奠定了重要基础。主持探月工程总体设计,提出和实施了“嫦娥二号”“一探三”技术方案,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对日-地拉格朗日L2点和小行星进行探测的国家,开辟了深空探测新领域;主持实现“嫦娥三号”“三自主”着陆月球并首发成功;实现了“嫦娥四号”国际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树立了国际月球探测新的里程碑。先后牵头制定了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和月球南极科研站基本型实施方案,使我国月球探测由跟跑、并跑走向部分领跑。
吴伟仁院士在颁奖大会发言中提出,面对今天的荣誉、鲜花和掌声,要特别感谢航天前辈们奠定的重要基础,感谢那些曾付出巨大心血、汗水和泪水的中国探月工程团队,感谢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的保障,感谢新时代给与我们的重要机遇。吴伟仁院士为我国探月与深空探测事业的规划发展、论证实施作出巨大贡献所体现的赤子情怀和责任担当,也是众多中国航天人矢志追求、竭诚奉献、协同攻坚的一个缩影。
躬身耕耘,探月逐星硕果累累;仰望夜空,星河璀璨任重道远。回首过往,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工程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树立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里程碑,在人类空间探索记录中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突破性中国高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一个又一个光辉的中国印记。这些伟大的成果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优势的体现,也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内外华夏儿女殷切期盼、倾心托举的成果。四十年夙兴夜寐,四十年春华秋实。在“探月逐星”这一伟大征程中,吴伟仁院士始终践行着航天人的初心使命,带领中国探月工程科研团队突破了关键技术,取得了创新成果,淬炼了科研队伍,凝练了探月精神。
展望未来,我国探月与深空探测事业将继续秉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乘风策马,一定取得更多的成果,迈向更远的深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航天人的贡献。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在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何梁何利基金始终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25年来共遴选奖励优秀科学家、工程师和产业领军人才1362人,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