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事业单位考试题型分值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25题左右,每题0.88分;言语理解与表达20题左右,每题1.22分;逻辑判断题10题左右,每题0.96分;类比推理5题左右,每题0.53分;定义判断5题左右,每题0.62分;数字推理5题左右,每题1.01分等。
考试总成绩计算方法:
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分)÷3]×60%+面试成绩×40%。
计算笔试成绩、面试成绩、考试总成绩时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不实行四舍五入。
根据各个地域不同,招聘单位不同,考试科目也有不同:
1、市教育局、农业局、水利局、文化局、粮食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劳动局、妇联等部门招聘笔试科目设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采用封闭笔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面试和笔试的比例,笔试占60%,面试占40%(有省市的事业单位笔试面试的比例为50%对50%)。笔试内容:政治、时事、法律、职业道道德等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很多单位只设客观题。
2、医院、高校卫生单位招聘:《岗位必备专业知识》,根据不同的岗位,考试内容不一样,一般由考试招聘单位进行自主命题,不设定具体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医学基础知识》,医学类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测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也有不同,依据考试招聘单位的职业性质不同,要求的知识点不同。《医学专业知识》,专业不同,专业知识不同,比如说基础护理,内外科护理,药理学等。《综合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公共管理等基础性知识和综合写作。《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字组织表达能力》《行政职业能力和综合知识测试》《职业能力测验》。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考试题型分值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关于事业单位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华图教育官网!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
【答案解析】
(1)参照西方法律编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1)特点:由材料一中的“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等信息可知其特点是参考西方法典编纂。背景:首先需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国内背景”,根据材料一所提到的时间“1908年开始编纂民法典”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即可,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原因:首先要注意题干限制性条件“直接原因”,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没有实施是由于很快辛亥革命就发生了,它推翻了清朝统治。
(2)原因: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因‘四清’运动而中断”可知政治运动的干扰;由“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可得出是因为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条件:根据所学1962-1964年的相关史实可知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历程:由材料三中的“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归纳我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由“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归纳为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由“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归纳为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特点:根据上述过程的归纳可以概括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有利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是其有利因素,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