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市梁平区事业单位面试公告在哪里看
查看事业单位面试公告可重点关注人事考试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以及地方政府网站、地方人社局官网等。面试由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面试采取的方式及时间、地点等相关事项详见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招聘公告》。《事业单位面试工作人员公告》中未明确时间、地点等相关事项的,由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另行通知。
面试前,由事业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进行资格复审。进入面试的人选须出具的证件和材料是:按照所应聘岗位条件要求能够证明自己资格条件的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笔试准考证和有关证明等相关证件资料原件及复印件。在网上报名时填报情况不实不符合应聘条件的考生,取消其面试资格。
面试要求全程录像。整场面试结束后,现场公布面试成绩,并及时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用人单位网站公布总成绩。
参加面试人员不能形成竞争的(即实际参加面试人数与拟聘用人数的比例未达到1:1的),组织现有的应聘人员面试。应聘人员的面试成绩应达到其所在面试考官组使用同一面试题本面试的所有人员的平均分,方可进入体检和考察。
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含需要专业加试的科目成绩)和总成绩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数。用人单位《招聘公告》中有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的,从其规定。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面试公告在哪里看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事业单位面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华图教育官网!
重庆市梁平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但轻工业品生产计划仅完成了80%,消费品生产投资下降,城市各类商品供应紧张,不得不再次实行商品配给制。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1952年,中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26.7%,人均钢产量2.37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度。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围绕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展建设,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通过公私合营企业,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在这一时期,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1/3,工资制代替供给制,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福利费用大幅度提高,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为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物质基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卷三)
(1)根据材料一、二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中工业化战略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在“一五”计划中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意义。
---------------------------------
【答案解析】
(1)同:都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都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防基础;都重视工业布局均衡,都高度重视发展速度;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借鉴和引进先进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新兴工业。
异:工业基础不同,苏联启动工业化战,有沙俄时代奠定的工业基础;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经济十分落后。方式不同,苏联采取强硬的、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整合资源,推行工业化发展战略;中国以国有工业为主导,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和平改造私营企业,引导其参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不同,苏联跻身世界工业强国的行列;中国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对民生重视程度不同,苏联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普通百姓的物质生活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在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轻、重工业比较均衡的发展。
(2)意义:实施以“一五”计划开启的工业化战略,是中国从农业国定向工业国道路的重大转折;国家掌握主要工业部门,主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了国防力量,保障国家安全。
【分析】
【详解】(1)同:由材料一“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和材料二“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描述可知,二者都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由材料一“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和材料二“围绕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展建设”的描述可知,二者都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防基础;由材料一“‘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和材料二“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的描述可知,二者都重视工业布局均衡,都高度重视发展速度;由材料一“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和材料二“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的描述可知,二者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借鉴和引进先进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新兴工业。
异:由材料一“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和材料二“1952年,中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26.7%,人均钢产量2.37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度”的描述可知,二者的工业基础不同,苏联启动工业化战略时,有沙俄时代奠定的工业基础,而新中国的经济则十分落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且还缺乏建设经验;由材料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和材料二“通过公私合营企业,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的描述可知,二者在方式上存在不同,苏联采取强硬的、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整合资源,推行工业化发展战略,而中国是以国有工业为主导,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和平改造私营企业,引导其参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材料一“轻工业品生产计划仅完成了80%,消费品生产投资下降,城市各类商品供应紧张”和材料二“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1/3,工资制代替供给制,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福利费用大幅度提高”的描述可知,二者对民生重视程度不同,苏联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普通百姓的物质生活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中国是在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轻、重工业比较均衡的发展;最后,结合所学可知,二者所取得的成就不同,苏联是跻身进了世界工业强国的行列,而中国则只是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意义:由材料“1952年,中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26.7%,人均钢产量2.37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实施以“一五”计划开启的工业化战略,是中国从农业国定向工业国道路的重大转折;由材料“通过公私合营企业,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可知,一五计划实施的工业化战略助推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材料“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于能、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1/3”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的同时,还使得重工业得以优先发展,加强了国防力量,保障了国家安全;由材料“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为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物质基础”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使国家掌握了主要工业部门,主导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