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事业单位面试着装
着装对于参加事业单位面试考试的考生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一套得体的面试着装,既可以给自己增加自信心,又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下面为考生们简单介绍一下男、女着装基本搭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男士:西装、西裤、衬衫、领带、鞋、袜。
第一,西装、西裤,颜色要统一,适宜颜色为深色,如深蓝、黑色、藏青色等,显得正式、庄重。夏季不需要穿西装。
第二,衬衣。颜色不必非得是白色,可以选择和西裤同一色系的,带条纹、格子的都可,简洁、大方为主。
第三,领带。选择与衬衫和西裤相配的颜色,总颜色不易超过三种。如戴领带,不要使用领带夹,领带打好后长度在皮带扣处为宜。建议不戴领带,显得放松、不拘谨。戴领带衬衣领口纽扣扣上,不戴领带则需不扣。
第四,鞋、袜。黑色系带皮鞋为宜,袜子深色即可。
二、女士:裙装、裤装、衬衣、鞋、袜。
第一,裙装:连衣裙或套裙。连衣裙需要有袖子、有领子,颜色淡雅、不花哨即可,可以有点缀的小图案。套裙,夏季衬衣加一步裙。颜色不宜大红、大绿、清晰、明快的色系,如蓝色、紫色、浅绿色等。春秋季节可以在衬衣外穿西装。裤装:西裤面料垂顺,颜色为深色,和西装颜色统一;如不穿西装,西裤和衬衣颜色协调。
第二,衬衣:带领子的衬衣,可以选择稍微有装饰或暗花点缀的衬衣。
第三,鞋:最百搭颜色为黑色,有独立的鞋跟,鞋跟3~5厘米。方口鞋,不能穿凉鞋。
第四,袜:丝袜一律肉色。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面试着装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华图教育官网!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
答案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三段材料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农商的主张及政策的变化。材料一:主要对比说明孟子和商鞅各自的农商主张及影响。材料二:主要说明西汉武帝抑商的原因及表现。材料三:主要说明宋代商税征收规定及影响。第1问,从材料一中“一列平视”可看出孟子主张农商平等,商鞅则提出重农抑商的主张,认为农业是本,商业为末,这与当时生产力低下、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有关。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信息看,汉武帝采取了征收资产税和奖励告发的措施,目的在于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的其他措施,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盐铁官营、对商人穿衣和出行的限制等方面来回答。第3问,从表格信息看,宋代商税收入不断增加,原因在于宋代对商业的重视和适当减免商业税。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扩展知识
中国古代经济
夏商西周时期
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里所说的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而言。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先进的生铁冶铸技术,即出现了铸铁,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汉时期
由于中国早在公元前3 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迫使封建统治集团对古代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进行干预,以使社会经济朝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一的轨道运行,于是形成了封建经济的自然发展与封建国家经济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专制集权较弱,政治上相对宽松的时代。因而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也相对宽松,经济活动也比较活跃。这在南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隋唐五代时期
唐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南北经济均有发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中央政权的主要支柱,成为经济中心。
(二)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新的技术给生产带来突破性变化。如造船、建筑、农田水利、造纸印刷术、瓷器、丝织都有创造性发明并向海外流传。
(三)与外国经济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与非洲、西欧、中亚、西亚、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都有贸易往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五代十国时间很短,实际是唐代的继续,经济虽因战乱而受影响,但仍然有很大进步,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才有全国统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统一起来了。
宋辽夏金时期
其主要标志是,以农业为主、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及其相应的制度保证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从对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已经接近甚至几乎达到了古代的技术条件所能允许的最高水平。
元朝时期
元代经济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在中华民族经济管理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卓越的军事、经济管理谋略运筹思维,忽必烈多元一体化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模式,元代长期影响后世的经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交往、封建社会后期经济的进步性发展都有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声有色的时代。明代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有诸多新现象、新特点,值得认真总结,深刻分析、取其精华,以资借鉴。
封建末期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而且被历史抛在了东方的日本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