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事业单位热点资讯

首页 > 热点资讯

2022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内容的区别

华图教育 | 2022-08-13 03:23

收藏

2022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内容的区别

一、考试科目异同

公务员考试考察内容为《申论》、《行测》两科,事业单位考试总体上分三大科目:《职测》、《综合》和《公基》。

其中,事业单位考试中的《职测》与公务员考试的《行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题型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到《行测》中尤其和事业单位A类的《职测》有很大相似之处,同学们学起来也有一定学习基础。

二、考试内容侧重不同

例如数学运算,国考以及其他公务员考试考查最值问题几率高,在事业单位中考查计算问题几率比较高,计算问题与最值问题相比,难度就非常低了,事业单位本身考查的知识点难度相对较低,即使针对同一个问题,事业单位的考查难度相对国考也是比较低的。

再例如排列组合的数学运算题型,在事业单位中更侧重基础概念的考查,在国考及公务员考试中除了考查基础概念,更加侧解题方法的考查。所以,从考试内容的侧重方面反应出的国考难度高于事业单位。

拓展资料: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申论考试差异

1、材料字数和试题数量不同

常规申论试题即公务员申论试题,材料一般在6000字左右,要求结合给定材料,回答3——4个题目。而小申论一般给定材料在2000字左右,2——3题目,与公共基础或行测主观题合在一张试卷上。

2、材料选择不同

常规申论的材料往往是来自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来源广泛,如政府文件、社会时评、报刊杂志等等,这些材料尽管纷繁复杂,但大多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主题,并不会特别的深奥或者晦涩。

而事业单位考试中综合写作的材料设置则相对有些晦涩,许多综合写作题的材料往往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考生,让考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中心观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3、考查核心不同

常规申论考查五大核心内容,即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文章写作。小申论考核方法同常规申论相比,只是在考试形式、分值、材料篇幅、题量及试题难度等方面更简单些,题型涉及概括、对策、公文、综合分析、文章写作5个题型中的2——3个。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内容的区别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华图教育官网!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种对外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英国

德国

法国

年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1568853

29.6

材料三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四中两种历史分期的史实依据。

  ---------------------------------

【答案解析】

(1)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或成为商业中心);海外(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2)政策:海禁或闭关锁国;后果: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欧洲各国忙于-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任取两点)

(4)依据: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详解】(1)根据“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得出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根据“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得出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2)政策:根据“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得出海禁;后果根据“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造成的后果主要是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根据表格内容可看出趋势主要是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可知原因主要是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4)依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以1992年为界是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依据,这一年的会议上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2001年为界是因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