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 )
A.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正确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的是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史实,与题意不符;B项“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想象中的三峡建成大坝后的景象,与题意不符;C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描写的是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场景,与题意相符;D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描述的是庐山仙人洞的景象,与题意不符。故选C。
---------------------------------
暂无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 改革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大化改新是指,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查理·马特改革”,又名“采邑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王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D符合题意,故选D项。
---------------------------------
暂无
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指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A. 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B. 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C. 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D. 有违儒家民本精神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知,说明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近代思想的色彩,所以答案选C。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是近代制度的典范,排除B;A说法不够全面;材料讲的是黄宗羲的思想更具有民本精神,所以D说法有误。
---------------------------------
暂无
丰碑这个词,读来就充满了纪念与敬仰的意味,这两个字包含很多的热血豪情,有没有关于描写丰碑的文章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丰碑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丰碑》阅读原文: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儿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雪雾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选自2012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
《丰碑》阅读题目: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17、简要概括将军发现死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18、小说最后“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可否改为“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B、死者的表情泰然自若,小说作者叙述这段故事时也像死者的表情一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出现时,叙述没有出现过分的惊讶,只是写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将军作了简要汇报。
C、将军看到死者时,小说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将军两个人物。
D、这篇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运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将军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将军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
---------------------------------
《丰碑》阅读答案:
16、答案要点:渲染寒冷气氛,表现环境十分恶劣,暗示战斗十分残酷;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军需处长冻死作铺垫。(大意如此即可)
17、答案示例:发愣、激动、愤怒、震惊(发怔)、内疚、敬仰。
18、答案示例:①“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应该删掉。因为脚步声怎么可能说话呢?再说,这种议论虽然点了题旨,能振奋人心,但这样写太做作太直白,反而失去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②不能改。“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揭示了主题,呼应了前面的景物描写和将军的思索担忧,使得小说结构谨严,浑然有致。(能自圆其说即可)
19、A、D(B“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将军作了简要汇报”错,警卫员当时是气喘吁吁地汇报情况的,省略号表现了警卫员内心的不平静。C“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将军两个人物”错。当将军看到死者时,刻画死者形象只有神态描写,而刻画将军形象则运用了心理描写。E“将军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错)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正确答案
本题考察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看到了外国的坚船利炮,认识到外国军事技术的先进,于是在19世纪60年达开始了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先后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题目中的“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的自强正是洋务派的口号,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也是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国防近代化的开启阶段,但最后甲午战争一战清政府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富国强兵的美梦破产,洋务运动也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实践,后来先进的中国人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武器。
---------------------------------
暂无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段话中“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告诉我们,认识自己可以通过
[ ]
A.照镜子来认识
B.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认识
C.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来认识
D.自我观察来认识
---------------------------------
答案
C
知识点
正确认识自己的定义
认识自我的内容
(粤教版):
①生理自我,即外在的体征;
②心理自我,即精神世界,包括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
③社会自我,即在集体中的地位,在班级、学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苏教版):
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有利于我们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
③有利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④面对变化的世界、激烈的竞争,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把握未来,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韩非子将商鞅誉为“圣人”,敬仰之情,溢于言词,司马迁认为“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韩非子和司马迁对商鞅评价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司马迁是《史记》的编写者,所以司马迁的评价最真实
B.韩非子与商鞍处于同一时代,所以韩非子的评价最真实
C.司马迁与韩非子的立场不同,所以二人的评价存在差异
D.没有文物史料作证据,同马迁与韩非子的评价都不可信
---------------------------------
正确答案
司马迁从商鞅的人品角度评价他,而韩非子则侧重从商鞅变法在国家治理上取得的成就角度评价他,因此司马迁与韩非子的立场不同,所以二人的评价存在差异,故C正确;《史记》也是经过作者编撰的,也有一定的主观性,排除A项;同一时代的评价并不一定可性,排除B项;二者的评价言论有一定的可性定,排除D项。
---------------------------------
暂无
“卫鞅亡(逃)魏入秦,(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出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
①商鞅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
②变法损害了旧贵族利益,商鞅遭贵族诬陷
③商鞅变法执法严明、不徇私
④商鞅变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令诸侯畏惧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
---------------------------------
正确答案
根据“(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可知商鞅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①符合题意;根据“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可知商鞅变法执法严明、不徇私,③符合题意;根据“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知商鞅变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令诸侯畏惧,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变法损害了旧贵族利益,商鞅遭贵族诬陷,②排除。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
暂无
职工上岗前为什么严禁饮酒?
---------------------------------
答案
因为人饮酒后,酒中乙醇即会麻醉人的神经,使人过于兴奋或神志恍惚,失去正常的理智,反映迟钝,判断能力减弱,容易造成事故。
---------------------------------
解析:
当酒精进入人体内后,对身体和精神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且对后者的伤害更大,为什么酒能麻痹神经,是因为其对人体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醉酒现象也称为急性酒精中毒。饮酒后,酒精对身体的麻痹作用并不是立即表现出来的。首先经历兴奋期,期间话语增多,精神亢奋,这是因为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在酒后1个小时之内只达到60%,这个时候无论是思维还是动作都不混乱,比较协调,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人体对酒精的吸收会达到95%,酒精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脑部,大量的酒精会杀伤脑细胞,使整个运动神经和末梢神经的反应都变得迟钝。
欧洲因为陆地面积与中国相近,所以常被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比较。事实上,欧洲城市整体更靠北,欧洲很靠南的城市马德里和北京的纬度接近。欧洲80%的居民生活在类似我国东北四季分明的天气里,夏季干热,待在树荫里就很凉快。同时,大西洋是一个巨大的恒温器,使得欧洲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差小,冬季气温5~10℃,夏季21~27℃,越靠近海洋气温越高,越靠近山地气温越低。
这段文字意在:
A. 探讨欧洲人口分布的规律
B. 纠正人们对欧洲气候的普遍误解
C. 分析地理环境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D. 介绍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
【正确答案】C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通过一个转折关系指出欧洲的纬度使居民生活在类似我国东北的天气里,接着通过“同时”连接并列关系,指出大西洋对于欧洲气候的影响。文段为并列结构,要对文段的内容进行全面概括。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