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村里的事务,不是省长做主,也不是村长做主,要坚持由村民做主。要一切相信农民,一切依靠农民,依靠村民自治搞好农村社会管理,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办事要广泛听取农民意见。这是大道理,要管一切小道理”。这段话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④要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
A.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村里的事由村民做主,表明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因此①④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社会变革,故②不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故③不选。因此选择C。
---------------------------------
暂无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
---------------------------------
答案
五四运动
考点名称: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是一战时期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的卖国条约。一战爆发后,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向袁世凯秘密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等。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了除了第5号以外的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由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金融深化的一个基本衡量方法是()。
A.流动性比率
B.货币化程度
C.资本充足率
D.金融相关比率
---------------------------------
答案:
B
---------------------------------
解析
本题属于金融深化题目。
金融深化也称为金融自由化,发展中国家要想使经济得到发展,就应重视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放弃他们所奉行的“金融压制”政策,实行“金融深化”或“金融自由化”。这就要求国家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过分的行政干预,放开利率和汇率,让其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
A项,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用于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B项,社会的货币化程度,是指一定经济范围内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即M2/GNP,也叫马歇尔K值。货币化程度是金融深化的一个基本衡量指标,故B项正确;
C项,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反映一家银行的整体资本稳健水平;
D项,金融相关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因此,选择B选项。
B.地理大发现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C.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
---------------------------------
正确答案
依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经历了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起点—进一步扩大—形成—最终形成。因此形成和最终形成代表的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C正确;地理大发现是经济体系的起点,而且世贸组织出现时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A错误;地理大发现是经济体系的起点,B错误;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分别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进一步扩大、形成阶段,D错误。故选C。
---------------------------------
暂无
判断题
马斯洛、康布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
---------------------------------
正确答案:正确
---------------------------------
[华图教育题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最基本的思想出发,形成对学习本质的基本观点,不像行为主义或认知心理学那样局限于具体行为或心理的解释,而是扩大范围对学习者整个人成长历程的解释:学习是情意基础上的人格的成长。因此,该学习理论主要不是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而是根据经验提出的观点和建议。马斯洛、罗杰斯和康布斯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故表述正确。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
[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新华字典》
D、《尔雅》
---------------------------------
答案
B
知识点
文史常识的定义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文史常识的知识扩展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袁世凯死后,中央政权在军阀手中更替,政治动荡。如果元首是实力雄厚的军阀头子,内阁便降为办事机构;如果内阁总理是有实力的人物,内阁便可以专权而左右政局。总统、内阁、国会在表面上都打着合法的旗帜,实际上都没有按照法律运行。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
A.三权分立机制尚未建立
B.军阀割据使民主政体瓦解
C.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D.民主共和政体徒有虚名
---------------------------------
正确答案
根据材料袁世凯死后,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实力派军阀控制,“总统、内阁、国会在表面上都打着合法的旗帜,实际上都没有按照法律运行”,可知当时民主只是形式,没有真正地实现民主共和,D项正确;1912年元旦成立的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和法理上都强调了三权分立,A项错误;材料只提及了军阀在中央的统治,没有说明军阀在地方上的割据,B项错误;袁世凯死后,只有过张勋的短暂复辟,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项不符合史实。
---------------------------------
暂无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是为了加强对今天哪一地区的管辖?()
A.内蒙古
B.西藏
C.新疆
D.云南
---------------------------------
C
---------------------------------
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选C.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也就是今新疆地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
——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
---------------------------------
【答案解析】
(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2)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
原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中国幅员辽阔,内陆平原广阔则更适合也需要建立—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春秋战国时代农耕文明发展,小农经济兴起,出于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强化了对平民的政治控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思想产生;同时百家争鸣兴起,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国……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等信息可得出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仁”“礼”,主张“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西周的等级制度,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以稳定社会秩序。
(2)变化,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等信息可得出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原因,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极大发展,逐渐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因此这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而进行变法,法家思想适应了这时期各国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也为当时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提供了理论武器,因而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
有人作诗曰:“新朝建立忧患多,百姓疾苦谁人知。文景齐心来努力,百姓同声谢皇恩。” 下列不属于汉初“文景齐心来努力”的是( )
A. 吸收秦亡教训,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 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C. 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D.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
正确答案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是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