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事业单位热点资讯

首页 > 热点资讯

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华图教育 | 2022-11-30 22:45

收藏

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1.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陷入苦闷、迷茫、虚无之中。由此,西方文艺作品出现了夸张、怪诞的表现手法。下列作品能突出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B. 《战争与和平》
C. 《等待戈多》
D. 《母亲》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文学。根据“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西方文艺作品出现了夸张、怪诞的表现手法”可知这种文学流派属于二战以后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拜伦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母亲》是高尔基的作品,属于无产阶级文学,故排除A、B、D项。《等待戈多》是一出荒诞派戏剧,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故选C。

  ---------------------------------

  暂无

2.

“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

  ---------------------------------

答案

  ---------------------------------

解析:

危楼就是指高楼.在中国古诗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比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关键,()是基础。
A.资金教育
B.教育人才
C.科技教育

  ---------------------------------

  正确答案

1、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由1999年的9%提高到2010年的15%,使我们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面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扩招正式开始。
2、高校扩招政策自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获得良好的效果,每年扩招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在校学生的总量也有很大的提高。

  ---------------------------------

  暂无

4.

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在南京举行。全会提出,要围绕____高质量、____高质量、____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____高质量这“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在创新引领、自主发展上下功夫。

A.经济发展

B.改革开放

C.城乡建设

D.人民生活

  ---------------------------------

答案

ABCD
 

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在南京举行。全会提出,要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这“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在创新引领、自主发展上下功夫。
扩展 知识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2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举行。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娄勤俭代表省委常委会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就经济工作作具体部署。全会高举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家领导人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动员全省上下以新时代新作为谱写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会充分肯定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常委会的工作。全会认为,全省上下在以国家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领导人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城乡发展、思想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目标催人奋进,尚需久久为功。

全会指出,国家领导人总书记十九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我省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关怀温暖人心,担当莫辱使命。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强调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审视各项工作,立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全会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国家领导人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为遵循,努力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把学习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核心任务,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力量。把国家领导人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作为工作指南,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去深刻理解认识,准确、深入、透彻地理解把握“强富美高”“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内涵和要求,学思践悟、深入推进,找准努力方向,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勇于解放思想,围绕中央提出的走在前列的定位,在世界和全国大格局中谋划江苏发展;善于抢抓机遇,把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沿海地区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主动寻求发展新的突破;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形成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注重系统提升,把握省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统筹研究政策,科学配置力量,协调推进落实;坚持底线思维,坚守稳定底线、安全底线、廉政底线、生态底线,以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奋发有为、主动作为,为发展赢得新的先机。

全会明确了明年全省工作总的目标任务,强调要按照中央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全会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要以高度的责任自觉和使命担当,结合江苏实际全力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要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这“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在创新引领、自主发展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先行突破、走在全国前列,全力做好扩大向东开放和引领向西开放的文章,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结合“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加快推动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向往;扎扎实实推进民生建设,让全省人民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心、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全会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要围绕“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抓好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推动形成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新格局,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

全会指出,要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政治建设的首位,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国家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省各级党委要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相结合,突出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有效实施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要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进一步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推动全省上下形成敢于担当、比学赶超、奋发作为的浓厚氛围。

全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锐意创新的勇气,勇于担当、勇于克难、勇于创新;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以蓬勃向上的朝气,砥砺新风貌、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要强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低调务实不张扬,更加务实地抓经济、抓改革、抓民生;紧抓问题不放松,各层各级都要聚焦问题、研究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保持发展定力,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坚持突破重点难点的工作策略,抓关键问题、抓重点问题、抓难点问题,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防风险,围绕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治污染。要强化走在前列的考核导向,对标确立目标任务,联动确立考评机制,全程加强督促检查,激起江苏发展的最强音。

全会讨论了省委常委会2017年度抓党建工作的情况报告,审议通过了有关《决定》和全会《决议》。

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出席会议。省纪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各设区市、县(市、区)负责同志,部分部省属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部分基层一线党的十九大代表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以及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主要负责同志也列席会议。无锡市、南通市、徐州市和省发改委、省交通厅作了交流发言。

5.

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C.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答案

D

6.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 中共成立
B. 抗战胜利
C. 土地改革
D. 新中国成立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故选D。

  ---------------------------------

  暂无

7.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是

[     ]

A.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蒋介石破坏双十协定

  ---------------------------------

答案

B

考点名称: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毅然于1928年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史称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东北易帜”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9年4月23日),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1948年“行宪”后改称总统府,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政府。

宁汉合流: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的局面。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冯玉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内争执。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8.

照样子,写词语。

1.懒洋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各种各样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葱葱茏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答案

绿油油,笑哈哈,美滋滋,喜洋洋

一心一意,不三不四,各式各样,暴饮暴食

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快快乐乐,明明白白

(答案不唯一)

9.

成功

季羡林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时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                  +                  =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得,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得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已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

2.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是

3.本文开头通过                                   ,自然地引出论题;结尾提醒人们                                     ,强化文章地中心。(本题用自己地语言概括)

4.请为本文补写一个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

5.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就“天资”或“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

1.天资 勤奋 机遇

2.勤奋(自身努力)

3.借助此点,解释“成功”(设问)

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干事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勤奋)

4.示例:苏秦以锥刺股,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闻一多为了著书立说足不下楼,目不窥园

爱迪生为了发明创造,勤奋工作,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

5.示例:⑴天资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天赋。不同意的理由是,经过后天的努力,人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⑵机遇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随意地创造机遇。不同意的理由是,机遇虽然总是“不期而来”,但有机遇还有一个能否“抓住”、“把握”的问题,这就要靠主观奴隶。

  ---------------------------------

解析:

议论文阅读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10.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报刊杂志有 ①《申报》
②《时务报》
③《民报》
④《青年杂志》
⑤《每周评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

  正确答案

①《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ー年月二十三日)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于上海创刊。②《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③《民报》是近代政论杂志,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④《青年杂志》即《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⑤《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③⑤错误,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

  暂无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