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据《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世俗功利之人崇拜。下列企业中,与李鸿章被崇拜有关的是(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汉阳铁厂 ④轮船招商局 ⑤湖北织布局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
正确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他们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其中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故选C。
---------------------------------
暂无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给出了《建国大业》这一历史信息,并且邀请宋庆龄的目的是“参加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显然B项与此无关,而C项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1956年,那时新中国早就成立了,排除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也是在1956年召开,排除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商议建国问题。所以答案选A
---------------------------------
暂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
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答案
D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扩展
(1)必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的战略思想。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GDP的增加,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B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C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丝发亮B.鞭炮爆炸C.海水晒盐D.铁铸成铁锅
---------------------------------
答案
B
---------------------------------
解析:
A、灯丝发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燃放鞭炮的过程中,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铸成铁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的定义
物理变化:
1.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
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
定义:
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
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
3.
现象:
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全面小康梦”的描绘正确的是( )
A.成为世界上创造发明最多的国家
B.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C.消除了战争隐患,世界更加和平
D.环境更加美丽,发展难题彻底消除
---------------------------------
答案
B
---------------------------------
解析:
A与“全面小康梦”联系不大,不选;B是对全面小康社会图景的正确描述;C反映的是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与题干要求无关;D错在“彻底”上。
考点名称: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介绍: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种18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看法,被下面哪一位著名科学家创立的伟大理论打破?(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托尔斯泰
D. 爱因斯坦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属于神创论。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故选B。
---------------------------------
暂无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B两项是当时英国和荷兰两国的共同特征,两国同为资本主义国家,同样有发达的商业贸易,故排除。D项时间不符,英荷战争爆发于17世纪,此时英国尚未开始工业革命。依据所学内容可以判断英国能够在三次英荷战争中取代最后胜利凭借的最主要因素是其发达的手工业,故选C。
---------------------------------
暂无
欧洲历史上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是()。
---------------------------------
答案
维也纳
扩展知识
维也纳(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共和国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
1932年二月八日,蒋介石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加入十九路军。二月十四日,蒋介石命令将第八十八、八十七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归十九路军指挥,参加“淞沪抗战”。蒋介石此举反映了
A. 国民政府意在加强地方军实力
B. 国民政府实行曲线救国策略
C. 国民政府避免与日军正面战争
D. 人们群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
---------------------------------
正确答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地方军十九路军进行支援,以十九路军指挥中央军的形式对日作战,蒋介石的做法是将冲突定性为地方军与日军冲突,反映国民政府避免与日军正面战争,故C项正确。A项错误,蒋介石做法并不是加强地方军实力,故错误。曲线救国是全面抗战时期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幌子,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国民政府支持地方军进行抗战,而不是人们群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故D项错误。
---------------------------------
暂无
1896年《中英滇缅续约》第五款“孟连、江洪不得割让与他国”。一年后《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清政府又将江洪一部割让与法国,于是英国来相诘责。这表明
A.英法意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
B.英国视江洪为其势力范围
C.英法在江洪进行激烈的争夺
D.法国无意在江洪攫取权益
---------------------------------
正确答案
《中英滇缅续约》第五款“孟连、江洪不得割让与他国”,后来清政府将江洪一部割让与法国,于是英国来相诘责,英国俨然把江洪视为其势力范围,阻止他国在此扩展势力,故B正确;英法目的是打大侵略利益,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英法在江洪进行激烈的争夺的信息,排除C;根据“《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清政府又将江洪一部割让与法国”可知,法国存在在江洪攫取权益的目的,排除D。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