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每日一练

首页 > 河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每日一练

2025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11月15日)

河南华图 | 2024-11-05 13:48

收藏

  1.(单选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对时间精准度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氢钟的计时已经非常精准,但从长远来看,仍然存在着稳定性不够的问题。研究脉冲星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弥补这一问题。脉冲星具有稳定的旋转周期,每万亿年才会慢1秒,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而且,脉冲星是永不“断电”的,不像氢钟这样的精密仪器需要精心的保护,脉冲星则没有这样的担忧,没有什么能够干扰到脉冲星,只要几架大型射电望远镜便可接收到它们的信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脉冲星可以满足人类对时间精准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B.脉冲星有稳定旋转周期,能满足对时间稳定性的要求

  C.脉冲星具有极强精准性和稳定性,有很多潜在的应用

  D.将氢钟和脉冲星结合,可得到精准、稳定的时间系统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通过背景引出了人们的需求——时间精准度和稳定性。紧接着介绍“氢钟”这个办法,氢钟的特点是精准度非常高,但是稳定性不足,后文又通过介绍脉冲星具备“旋转周期稳定”“不会断电”两个特点,强调了脉冲星计时的稳定性,“弥补”了前文氢钟的问题。所以整个文段重在强调脉冲星可弥补氢钟稳定性不足这一缺陷,使计时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对精确和稳定的双重需求。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C项强调了脉冲星带来了精准度和稳定性,但是文中精准度是氢钟带来的而非脉冲星,排除A项、C项。B选项只强调了脉冲星的“旋转周期稳定”这一个特点,而文段说了脉冲星的两个特点,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表述片面,排除B项。D选项符合文段中心,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2.(单选题)科学家抱着极大的期望,发射了许多太空望远镜,如哈勃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等。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科学家用望远镜在银河系里找到了700到800个比较像地球的行星。那上面是不是有外星人呢?这虽然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兴趣,但是很遗憾,由于距离太遥远了,无法进行探测。比如开普勒望远镜找到了一个地球的表兄弟——开普勒186f。它离地球有500光年,这意味着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形貌,是它500年前的情况,光从它那儿传到地球要经过500年的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学家发射了很多太空望远镜

  B.开普勒186f离地球有500光年

  C.外星人的发现受限于探测距离

  D.银河系里存在很多类地行星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先通过科学家发射太空望远镜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设问提出行星上面是否会有外星人,然后通过但是转折引出重点“由于距离太遥远了,无法进行探测”。最后举例开普勒186f论证观点。因此,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是由于距离地球太遥远,无法对外星人进行探测。

  第二步,对比选项,C选项符合主旨。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话题引入部分,非重点。B项:举例部分,非重点。D项话题引入部分,非重点。

  3.(单选题)干扰致偏是对抗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一种有效手段。精确制导武器之所以威胁巨大,关键在于能够直击要害。高精度打击的前提是弹载制导机构必须准确锁定目标,并实时接收制导修正信号。如果制导信号被压制干扰,或修正信息不准确,制导武器就无法精确命中目标,威力大打折扣。如果说传统的伪装防护技术是利用“易容术”将目标隐藏起来,干扰致偏防护技术就是给来袭导弹戴上“磨砂镜”,让其看不清、瞄不准,使制导机构沿着错误的方向偏离目标,而且这种技术对于无法转入地下的重要阵地目标的防护更具实用价值。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将“干扰致偏”最准确地概括为:

  A.伪装防护技术的“烟雾弹”

  B.导弹制导信号的“跟踪器”

  C.精确制导武器的“迷魂散”

  D.地上阵地目标的“防护伞”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干扰致偏是对抗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一种有效手段”,引出话题“干扰致偏”。接下来分析精确制导武器威胁巨大,及高精度打击的前提是准确锁定目标,并实时接收制导修正信号,干扰致偏恰使制导机构沿着错误的方向偏离目标,也就是使精确制导武器定位不准。通过分析可知整个文段为“总—分”结构,强调“干扰致偏是对抗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就是强调“干扰致偏”与“精确制导武器”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干扰致偏”概括为精确制导武器的“迷魂散”。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文段主要内容。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伪装防护技术”话题错误,“干扰致偏”针对的是“精确制导武器”。B项和D项:“跟踪器”“防护伞”均不能体现“迷惑”的意思。

  4.(单选题)高校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舆论的质疑,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保姆似乎“低人一等”,二者难以划上等号。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其实,家政行业是考验从业者综合素质的行业,高校设立家政专业,符合市场需求。当然,目前来看,家政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不少都是从事家政企业管理和家政教育。要想真正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能够获得应有的尊严,让他们的工作能够体现应有的劳动价值,让他们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家政行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在于:

  A.增强家政专业“含金量”

  B.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C.尊重从业人员劳动价值

  D.破除家政专业职业偏见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说明了家政本科专业的设立受到舆论的质疑,之后说明这种质疑是不对的。文段后边“就要破除职业偏见,才能让家政服务人员更专业并受到尊重”,“就要”引导对策、“才”之前为重点。

  锁定“破除职业偏见”对应选择答案。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B项和C项均未提到“破除职业偏见”。D项提到了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即“破除家政专业职业偏见”。

  因此,选择D选项。

  5.(单选题)加拿大科学家近日研究出一种装置,使人说话或吃东西时都能通过下颚活动产生电能并储存起来。实验对象佩戴该装置后连续咀嚼口香糖60秒,紧贴着下巴的索带可产生大约10微瓦至18微瓦电力,而进餐时每次咀嚼食物平均约产生7微瓦。据预期,这种发电方法经改进后,未来可能用于助听器、智能听觉保护器甚至手机等小型电子装置充电。

  不符合上述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A.新研究的发电方法可以用于助听器充电

  B.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出一种通过运动使身体产生和储存电能的装置

  C.连续咀嚼口香糖60秒,可产生10-18微瓦的电力

  D.人说话或吃东西能产生电能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由“未来可能用于助听器、智能听觉保护器甚至手机等小型电子装置充电”可知,文中的“可能”是可能性语气,选项中“可以”是肯定性语气,属于偷换语气,不符合文意。B项对应“加拿大科学家近日研究出一种装置,使人说话或吃东西时都能通过下颚活动产生电能并储存起来”,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对应“实验对象佩戴该装置后连续咀嚼口香糖60秒,紧贴着下巴的索带可产生大约10微瓦至18微瓦电力”,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对应“使人说话或吃东西时都能通过下颚活动产生电能并储存起来……紧贴着下巴的索带可产生大约10微瓦至18微瓦电力,而进餐时每次咀嚼食物平均约产生7微瓦”,符合文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6.(单选题)竹秆质地坚硬,其堪与木材媲美的木质特性,来自于初生结构中发达的机械组织和细胞壁木质化的基本组织;木材的木质特性,则来自年轮式分布的次生木质部。竹秆外形与其他禾本科草本植物的茎相似,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数和粗细在出笋时就已基本固定;节附近分布有居间分生组织,节间伸长时,各节分生组织同时活动,竹子迅速拔高;缺少形成层,不能长粗,只能保持“婴儿时期的身材”,恰如俗话所说“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壁自外向内,分为竹青、竹肉、竹黄三个部分,竹青含叶绿素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秆只能长高不能长粗

  B.竹子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竹秆的节数在出笋时就已基本固定

  D.竹子的木质特性来自于次生木质部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进行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节附近分布有居间分生组织,节间伸长时,各节分生组织同时活动,竹子迅速拔高;缺少形成层,不能长粗,只能保持‘婴儿时期的身材’”,符合原文。B项对应原文最后一句“竹青含叶绿素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符合原文。C项对应“竹秆外形与其他禾本科草本植物的茎相似,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数和粗细在出笋时就已基本固定”,符合原文。D项对应“木材的木质特性,则来自年轮式分布的次生木质部”,原文是论述“木材的木质特性”而非“竹子的木质特性”,选项偷换概念,不符合原文,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7.(单选题)信息的网络搜索而非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正成为一种知识生产的常态。之前试图将知识通过个体记忆的方式而存于大脑之中的知识存储方式,面对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无限量存储信息的互联网方式,已经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互联网对人的记忆能力的取代和提取的外在化,使人自身不再是一个纯粹知识的拥有者,而是转换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持有者——所有经典的知识积累都是为了创造和占有新知识而准备。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脑的记忆功能在互联网时代已不再重要

  B.经典的知识积累方式将被互联网存储所取代

  C.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知识积累和存储的方式

  D.云计算将使人类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话题,“信息的网络搜索正成为一种知识生产的常态”,然后指出传统的知识存储方式已经败下阵来,最后指出互联网使人转换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持有者。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是主旨句,强调互联网使知识积累和存储方式发生变化。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大脑的记忆功能不再重要”无中生有。B项:文中强调的是“互联网对人的记忆能力的取代”而非“经典的知识积累方式”,偷换概念。D项:“云计算”表述片面,且文中强调的是“不再是一个纯粹知识的拥有者”,偷换概念。

  8.(单选题)中外文学艺术史上的许多个案证明,一位作家、艺术家,只有立足于自己的生命体验,捕捉生命意识,又能以超越性的襟怀,以大生命意识的视野,透视人性,观照人生,体察万物,才能创作出境界最为高超,具有久远而又强劲的生命活力的作品。 这段文字中提及的 “大生命意识”是指:

  A.艺术家要加强修养,要有大格局、大智慧

  B.拥有超人类的生命襟怀,向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C.生命是可贵的、神圣的,人类所有正常的生命本能都应得到尊重

  D.以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尺度,对笔下人物予以是非好坏的明确判定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找到“大生命意识”所在,根据前后内容分析文段。结合语境,可知,“大生命意义”应与“超越性的襟怀”表述意思相近,主要是强调超然物外的胸怀和对世界的看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中“加强修养”的概念在文段中并未提到,所以与“大生命意义”无关,排除A项。C项“尊重生命”的概念文段也并未出现,排除C项。D项“对笔下人物予以是非好坏的明确判定”,文段中并未提出相关语义,排除D项。只有B项符合“大生命意义”前后文内容。

  因此,选择B选项。

  9.(单选题)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荀子说:“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之为奸也。”

  对上面三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B.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C.孔子和荀子的观点一致,强调的是人无论贫富贵在懂道理;孟子强调的是人要守信

  D.孔子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学,讲道德;孟子和荀子都是强调的是如何做有骨气的人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孔子的话大致意思是:笃信(自己的主张),喜好学习,死死地守住这善行。危险的国家不去,混乱的国家不居住,天下有道义就出(来做官),没有道义就隐居起来。国家有道义,贫穷且卑贱,这是耻辱。国家没有道义,富贵而且尊贵,这也是耻辱。孟子的话大意为: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说的就是真正的大丈夫。荀子说的话大意为:当你地位高贵时,不奢侈过度;得到君主信任时,不忘记避嫌疑;担负重任时,不敢独断专行。财物利益来临时,而自己的善行还够不上得到它,就一定要尽到了推让的礼节后再接受。幸福之事来临时就安和地去对待它,灾祸之事来临时就冷静地去处理它。富裕了就广泛施舍,贫穷了就节约费用。能上、能下,可富、可贫,可以杀身成仁却不可以被驱使去做奸邪的事。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理解错误,三段话均在强调“为人处世必须坚守道德”,但道德的“重要性”并未做论述,排除A项。B项理解正确,孔子讲述在“天下有道和无道”的情况下如何保持道德操守;孟子讲述在“富贵和贫贱”下如何坚守道德;荀子讲述在“贵、信、任重、财利、福事、祸事”等情况下如何坚守原则。C项理解错误,孟子并未表述“守信”,排除C项。D项理解错误,“做有骨气的人”仅涉及孟子和荀子表述的个别方面,两者的共性在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守原则,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10.(单选题)工匠手中为民造福的劳动工具,在愚昧无知、失去理性的人手中也会变成凶器;科学家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世界;电脑专家可以帮助企业发展,也可以造成工商界的混乱。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

  A.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B.科学技术需要道德的把握

  C.科学技术不能离开道德的指引

  D.道德品质是第一位的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由分号引导的三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主要论述劳动工具在愚昧无知、失去理性的人手中也会变成凶器;第二个分句强调科学家对人类的作用有好有坏;第三个分句讲电脑专家的作用也是有正反两面的。文段结构为“分—分”,主要讲的是科学技术本身有两面性,关键在于人如何对待。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没有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科学技术有两面性,表述不具体。B项:“把握”强调掌握,“道德”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是“把握”,表述错误。D项:未涉及文段话题“科学技术”且“第一位”无从体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