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每日一练

首页 > 河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每日一练

2017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2017.09.07)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 2017-09-07 08:58

收藏

  1、( 单选题 )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的神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

  这段话强调的主要意思是( )。

  A. 探索是无穷的

  B. 人类的认识非常缓慢

  C. 有求知欲人类才有进步

  D. 人类最终能认识整个世界

  2、( 单选题 )我们已经目睹、那些科幻小说中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未来科技逐一实现,并且改变了真实的世界。也许有一天,科幻小说不再思索和模拟技术的实际作用,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叙者的主题,人类宿命甚至宇宙命运之上,我们仍要感谢它们帮助我们幻想过未来世界。只是,但愿永远可以有人像儒勒·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那样由衷地发问:“难道人们真的不可能用更短的时间环游地球吗?”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希望科幻作品:

  A. 尽可能想象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B. 更加关注科幻故事情节本身的发展

  C. 能够继续激励和启发未来科技的创新

  D. 应势力探讨未来科技应用的具体表现

  3、( 单选题 )当今世界的工业社会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种族纷争、精神危机,这些都在困扰着人类社会。于是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乃至政府官员都主张回到传统文化和道德中去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很多人热衷于研究儒家伦理同现代化的关系,东亚有些国家甚至提出“新儒学”或所谓“儒家资本主义”的口号。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伦理是能成功地解决当今工业社会诸多危机的钥匙

  B. 东亚有些国家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中解决了诸多危机的模范典型

  C. 有些国家和个人主张从儒家学说中寻找解决当今社会难题的良方

  D. 当今世界的诸多危机从本质上说是在儒学与现代化的矛盾中产生的

  4、( 单选题 )如果从伦理的角度着眼,两极分化是一种悲剧性的社会现实。面对落入破产者行列的许多小生产者和劳动者,我们不能不寄予深切的同情。但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着眼,两极分化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后的必然经济结果,它发挥着约束和激励的功能,使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都趋于更合理的配置。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发展商品经济的角度看,两极分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 我们应该对落入破产者行列的小生产者和劳动者寄予深切的同情

  C. 我们不应该对落入破产者行列的小生产者和劳动者寄予太多的同情

  D. 我们应该首先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应该过多地从伦理的角度考虑问题

  5、( 单选题 )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发展必然引起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改变:一种是“顺向改变”,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平衡;另一种是“逆向改变”,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破坏生态平衡。精神生产,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和应用,则会扩大和加深上述两种改变。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口生产总是破坏生态平衡的,因而一般属于“逆向改变”

  B. 精神生产有比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更为积极的作用

  C. 精神生产存在着“顺向改变”和“逆向改变”两种可能性

  D. 科学技术发展总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应该说是“顺向改变”

  查看今日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解析,见下页>>

  1、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06年国家(B卷)《行测》考题2006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文段第一句话指出人类具有探索欲的本质,第二句话是说人类探索的结果,即“最终也许能拼制出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这里的“整体画面”是指整个世界(宇宙),句中的“最终也许”和“局部”说明人类探索的有限性,即等于说明人类的探索是无穷的,是难以达到边界的。由此可以判断A项正确

  【纠错】

  “认识缓慢”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文段只是说人类探索的范围,而没有说探索的速度。B错误。C项将“求知欲”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点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D强调“人类最终能认识整个世界”这样一个结果,而文段重点介绍的是探索与求索的过程。因此D排除

  2、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16国考行测考题(市级)2016

  【考点】态度理解

  【解析】

  根据“也许有一天,科幻小说不再思索和模拟技术的实际作用,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叙事者的主题、人类宿命甚至宇宙命运之上,我们仍要感谢它们帮助我们幻想过未来世界”和最后一句话“难道人们真的不可能用更短的时间环游地球吗”,我们能够看出作者是希望科幻小说继续幻想未来的世界,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因此,答案为C项。

  3、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01年国家《行测》考题2001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

  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文中主要说的是当今工业社会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国家和个人主张从儒家学说和道德中去寻找解决当今社会危机的办法。C项实际是对原文的同义替换,C中的“社会难题”即文中提出的“危机”,C中的“良方”和文中的“钥匙”均是用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纠错】

  A项原文只是指出可以从儒家理论中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并未说儒家理论就是钥匙,过于绝对;B项与原文不符,东亚的诸多危机并未解决;D项并不能从原文推知

  4、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01年国家《行测》考题2001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

  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通过对原文分析可以得到文段从伦理和生产力两个角度来说两极分化的问题。文中有一个转折关联词“但是”,转折之后是这个文段的重点,主要强调的是从生产力角度来看,两极分化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说两极分化具有约束和激励的功能,并且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对照选项发现,只有A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

  B,C两项均不是文中强调的重点;D项文中没有提到

  5、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01年国家《行测》考题2001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

  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通过分析文段可知无论是物质生产、人口生产、还是精神生产,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存在“顺向改变”和“逆向改变”两种可能。而精神生产会扩大和加深两种改变,也就说精神生产存在着“顺向改变”和“逆向改变”两种可能。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纠错】

  A,D两项与文中的意思相反,文中说的是无论是物质生产、人口生产、还是精神生产,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存在“顺向改变”和“逆向改变”两种可能;B项文中没有比较几种生产的优劣,所以不知道哪种有更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