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笔试备考

首页 > 河南三支一扶考试 > 备考技巧 > 笔试备考

河南三支一扶备考-写作高频考点(2)

华图教育 | 2020-11-04 08:41

收藏

  视频网站播放量造假

  (一)事件回顾

  一直以来,播放量通常被认为是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受欢迎的重要参考。制作 公司花钱刷量,视频网站之间数据攀比的情况屡禁不止。播放量造假早已成为行 业公开的秘密。影视圈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自嘲的段子,“中国8亿网民已然不够 用了”“全球人口凑不足一部剧的点击量”……由此可见,影视剧网络点击量注 水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2017年全年有12部影视剧的点击量破百亿,其中最 高的一部影视作品年内播放量甚至达457. 9亿次。某些影视作品的“大”数据甚 至远超全球人口总数,点击量造假这一问题显而易见。

  2019年6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 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了《通知》,《通知》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坚决反对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量。

  随后,国内某知名视频网站正式宣布关闭前台视频播放量的显示,取而代之 的是“内容热度”这种综合了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指标的评价体 系,可视为在改变“唯流量”评价过程中积极的尝试,值得称赞。接下来,还应 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多维度评价体系,让市场回到良性竞争的轨道上来,呼吁从 业者回归优质内容的创作。只有“好内容”,才能真正赢得百姓口碑。要知道, 观众的眼睛,从来都是雪亮的。

  (二)事件分析

  事实上,影视数据造假阻碍行业发展已是共识,打假成为共同呼声。业内众 多人士都曾公开发声抵制,有的还在全国两会形成相关提案;有的视频网站宣布 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告别“唯流量论”。国家在制度措施和法律层面也都在亮 剑。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布,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 建成并开通试运行。该系统可以反映影视节目、各个时段的收视情况,被看做未 来的“官方收视率”。让收视数据成为公共数据,此举被视为根治影视数据造假 的重要一步。201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剑指“偷票房”。 2018年8月,国内首起因在视频网站“刷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在上海宣 判,被告“刷量”公司等被判赔偿50万元并公开道歉。

  打击电视剧收视率造假 正形成合力,产生刚性约束效果。【中心论点】类似造假顽疾久治不愈,在于整个造假的链条中,都有人获益【分论点:原 因】明星可以凭此提升个人商业价值;播出制作方能够以此吸引广告商;投资 公司可以借此吹大资本泡沫。而这种造假行为,对整个文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 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分论点:危害】它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作品优劣 失去公允的标准与评判,制作方无法沉潜创作,反而急功近利高价争抢“流量明 星”,挤压制作成本,伤害艺术品质,使“劣币驱逐良币”,破坏文艺创作的健康 生态。

  不唯点击量,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品 质评价为核心的导向,必将成为网络视听节目质量科学评价体系中的核心标准。

  【分论点:对策】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未 来,随着视频网站的发展成熟,建立客观科学的数据体系,真正了解内容的影响 力与效果,挤破播放量“泡沫”,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成熟的市场,不但有高水准的创作者,也有高素质的观众。近一段时间,“流 量脱水” “流量退潮”成为影视行业的热门词语,所谓“流量明星+大IP”的爆 款公式已非百试百灵。很多观众不再单纯为明星、内容甚至话题买单,他们更加 看重作品的品质。《大江大河》《红海行动》等影视作品叫座又叫好,也启示我们, 影视作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才能为观众所喜爱。

  “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 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才是影视创作的 不二法则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