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1949年1月,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宣布愿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早日建立新中国贡献力量。与此相关的文献是( )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对时局的意见》
D、《共同纲领》
---------------------------------
答
案C
解 析
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李济深、沈钧儒等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拥护中国共产觉的领导,愿意为建立新中国贡献力量。C正确。
扩展知识
中国八大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 层建筑的变化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所有制变化的理解。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说明的是奴隶制下土地所有制,而“废井田,开阡陌”说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从而说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故选择C项; A描述的是前者;B说法不符合史实;D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故选C。
---------------------------------
暂无
下列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变化最早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
B.中国出现了外资经济、近代封建官办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等新兴经济成分
C.中国的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最早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排除A;近代封建官办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等新兴经济成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排除B;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排除D。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表述不当,故选C。
---------------------------------
暂无
“到1864年,北方军队中共有将近19万黑人士兵,此外还有25万黑人担任战地后勤工作,他们对自己的解放事业报以极大的热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南方黑人也以逃跑、破坏等方式支援北方。”促成相关变化的历史原因是( )
A.《宅地法》的颁布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独立宣言》的签署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
正确答案
依据“到1864年,北方军队中共有将近19万黑人士兵,此外还有25万黑人担任战地后勤工作他们对自己的解放事业报以极大的热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南方黑人也以逃跑、破坏等方式支援北方。”可知,促成相关变化的历史原因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签署。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奴隶可以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调动了美国广大黑人的参战积极性,扭转了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局,使战争形势有利于北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
暂无
有人认为中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利中心经历了从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上来看“从王权转到民权”开始于下列哪一文献的颁布?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信息“从王权转到民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根据法律规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能维持常备军,不随意废除法律等,国王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在英国实现了“从王权转到民权”。选项A符合题意;《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诞生,B排除;《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C排除;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三权分立,D排除;故选A。
---------------------------------
暂无
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反映了当时( )
A. 人民当家作主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D.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反映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正确答案是B。
---------------------------------
暂无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根本原因( )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经济技术的落后
C、武器装备的落后
D、思想文化的落后
---------------------------------
答案
A
解析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阻碍了广泛动员组织中国人民群众。例:中法战争中国军民取得镇南关大捷,却因腐朽清政府而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经济技术,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的落后等也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A正确,B、C、D错误。
扩展知 识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单选题
董某用铁丝陷阱非法捕杀三只野生动物。经鉴定,涉案野生动物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董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 B对董某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C对董某判处刑罚的同时,可以并处罚金D董某承担刑事责任后,民事责任应当免除
---------------------------------
正确答案:D
---------------------------------
[华图教育题目解析]:
1992年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协定的推动下,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迅速增长。但是近年来美国认为该协定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损害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需要重新达成一项更有利于美国的新贸易协定。2018年10月1日,美加墨新贸易协定生效。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对发达国家更为不利
B.区域集团化加快地区间优势互补
C.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着挑战
D.主权让渡制约了经济一体化发展
---------------------------------
正确答案
美国人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因此主导推动了美加墨新贸易协定生效,由此可以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当前的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挑战,故选C;区域集团化中受益最大的是发达国家,排除A;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但并没有进行主权让渡,D项说法有误,排除。故选C。
---------------------------------
暂无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 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 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
11.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③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④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一项是( )
A. 庖丁开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B. 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 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D. 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答案
10. A 11. C 12. A
13. (1)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A项,句意为: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盖:通“盍”,何,怎么。不正确。
B项,句意为: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批:劈、击。正确。
C项,句意为: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委:卸落、坠下。正确。
D项,句意为: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善:修治,这里指擦拭。正确。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本题中,①表现庖丁解牛时的声音,合乎音律,说明技艺高超;②通过文惠君的夸赞,侧面表现庖丁技艺高超;③表现庖丁解牛时遇到难解的地方比较小心,不能表现技艺高超;④写解完牛后,牛轰然倒地的样子,说明技艺高超。因此,直接反映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是①④。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A项,“‘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错误。庖丁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意思是跟一股人所见的一样,说明庖丁最初解牛时技术一般。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
(1)中,“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好”,爱好;“道”,规律;“进”,超过。
(2)中,“以”,凭借;“策”,策;“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精神。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知识扩展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