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每日一练

首页 > 河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每日一练

2020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8月6日)

河南华图 | 2019-08-05 09:49

收藏

  1、加强诚信建设,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核心还是要增加社会信用体系的刚性力量,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加守信收益,提高失信成本,真正“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诚信的厚薄将取决于规矩的方正。规矩的方正加上依法惩戒的严厉,必将扭转诚信危机的局面,人立继而业兴继而国盛。

  上文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是:

  A.要增加社会信用体系的刚性力量

  B.要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C.要用规矩拯救诚信危机

  D.人人讲诚信才能业兴国盛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描述了加强诚信建设的核心是增加社会信用体系的刚性力量,接着提出诚信的厚薄取决于规矩的方正,最后一句进一步总结,提出文段的主旨句:“规矩的方正加上依法惩戒的严厉,必将扭转诚信危机的局面,人立继而业兴继而国盛”。可知文段强调规矩对于扭转诚信危机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上文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是文段首句中的部分内容,并非文段重点,且缺乏论述主体“规矩”。D项:“人人讲诚信才能业兴国盛”是“规矩”所要达到的效果,偏离文段重点。

  2、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不形成文章,根本就没有完成研究工作,学问也没有成熟。常有人说“某人学问极好,可惜不写作”,事实上,此话大有问题。某人可能学识丰富,也有见解,但不写作为文,他的学问就只停留在简单看法的阶段,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与整理,就不可能真正是系统的、成熟的。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

  A.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B.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

  C.研究工作的评价标准

  D.知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写作是研究工作最重要的阶段,然后从反面强调形成文章的重要性,最后援引观点说明某人学问好,但是不写作也只能停留在看法层面,再次强调写作的重要性。文段为“总—分”结构,核心话题是“写作”,重点强调写作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C项和D项:偏离文段核心话题“写文章”。

  3、实际上,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当时的法律规定的,该项法律规定的救生船数量不是基于乘客人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当时所有客船的救生船数量都远远低于需要的数量,配备救生船的目的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而是预备在发生事故时将乘客转移到救援船上。在那时,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船搭载人数应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船则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还为这种“对乘客安全高度负责”的额外配置没有引起公众注意而感到委屈。

  下列说法与本文相符的是:

  A.白星公司唯利是图的做法导致泰坦尼克悲剧的发生

  B.英国当时的法律与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不一致

  C.泰坦尼克号配备的救生船数量超过法律规定的数量

  D.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从技术角度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白星公司唯利是图的做法导致悲剧发生”文中未涉及,无中生有,不符合原文。B项对应“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当时的法律规定的”和“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船搭载人数应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船则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符合原文。C项对应“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船搭载人数应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船则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文中强调“泰坦尼克号配备的救生船数量超过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规定的数量”,而选项中是“超过法律规定”,偷换概念,不符合原文。D项“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从……可以避免”文中未涉及,无中生有,不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B选项。

  4、鉴于迪斯累利首相治下的英国坚守“光荣孤立”,柏林别无他法,只有串联矛盾正在上升的俄、奥,这便是1873年与1881年两次“三皇同盟”以及1887年《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初衷。同时德国暗中支持俄国在东方问题上与英国对立,如此这两个侧翼大国将永无希望携手包围中欧。至于对英、法两国,俾斯麦也有其手腕:他向伦敦表态无意插手海外事务,在埃及和土耳其问题上亦守善意中立,赢得迪斯累利的好感;甚至对宿敌法国,也以温言安抚,暗示其向海外发展,从而与英国产生摩擦。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英法海外扩张的过程

  B.欧洲复杂的政治格局

  C.19世纪后期的国际形势

  D.俾斯麦高明的外交手腕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是论述了德国串联俄、奥,同时支持俄国在东方问题上与英国对立,以此使这两个国家无法包围中欧;然后讲到俾斯麦在英法问题上也有其手腕,他赢得英国好感的同时也暗示法国向海外发展,从而与英国产生摩擦。文段结构为“分—分”,核心话题是“德国”“俾斯麦”。全面概括文段主旨,即德国或者俾斯麦高超的外交手段。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话题是“英法”,偏离文段核心话题“德国”“俾斯麦”。B项:侧重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而文段重点突出的是“德国”。C项:“国际形势”扩大范围,文段重点突出的是“德国”。

  5、此前,美国《科学》杂志均由其编辑部评出每年的“十大科学突破”,但2014年增加了两轮网友投票环节。第一轮投票中,欧洲探测彗星的“罗塞塔”任务获得最多投票,第二和第三名分别是可以返老还童的“年轻血液”和可能开启糖尿病治疗新途径的细胞;第二轮投票中,“年轻血液”一开始领跑,但最终被生命基因密码“添丁”反超,“罗塞塔”任务仅排在第三。但最终,《科学》杂志还是选择“罗塞塔”任务作为2014年头号科学突破,因为罗塞塔探测器释放着陆器“菲莱”登陆彗星是一个惊人壮举,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由上述文字可知:

  A.《科学》杂志与网友判断科学突破的标准存在差异

  B.2014年美国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C.可治疗糖尿病的细胞在经过两轮投票后最终落选

  D.普通大众对探索外太空的努力已经失去兴趣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全文,文中第一轮投票“罗塞塔”位列第一,而在第二轮投票中则位列第三,最终《科学》杂质还是选择“罗塞塔”作为头号科学突破,可知杂志与网友的判断标准并不一致,符合原文。B项“美国在生命科学……取得突破”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表明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突破属于哪一国家,不符合原文。C项“可治疗糖尿病的细胞”仅在第一轮投票中出现过,最终是否落选文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不符合原文。D项“普通大众……已经失去兴趣”无中生有,不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A选项。

  6 、当前,在________、积淀丰厚而又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的中国文学研究不断面临文科交融、学术创新的________挑战之际,建立中国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悠久严酷

  B.源远流长严峻

  C.年深日久严肃

  D.历久弥新严厉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所填词语用来修饰“挑战”。A项“严酷”侧重严厉、严格、残酷,多用来形容环境或人的性格、行为,与“挑战”搭配不当,排除A项。B项“严峻”指严重,“严峻挑战”是常见搭配。C项“严肃”指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或指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D项“严厉”指严肃而厉害,二者常用来形容人,均与“挑战”搭配不当,排除C项和D项。锁定答案为B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与“积淀丰厚”构成并列,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历史悠久:在历史上已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年深日久:形容时间久远。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7 、自然是神奇美妙的。自然文学的作者________在读者面前的,是含有风景、声音及心绪的多维画面。这三者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形成了自然文学的独特之处,也________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价值。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展现引申

  B.呈现衍生

  C.描摹演化

  D.描绘发展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在读者面前的,是含有风景、声音及心绪的多维画面”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多维画面”搭配。A项“展现”指展示,明显地表现出;B项“呈现”指显现,展示出。A项和B项填入文段均搭配恰当。C项“描摹”指透过覆在原件上的透明纸按照看得见的线条或文描摹(如图画,版画,手抄本);D项“描绘”指描写或描画。“声音”“心绪”无法描摹或描绘,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A项“引申”指由原义产生新义,前后是针对同一事物来说。B项“衍生”指演变发生,指从一个事物中产生了新的事物。文段空前为“风景、声音、心绪三者交织”,后面为“审美情趣和美学价值”,二者显然不是一个事物,故排除A项。

  因此,选择B选项。

  8、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主要条件是发展了语言。语言是最基本的信息________,文字、传声技术和电脑提高了语言的________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________范围。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符号交际交换

  B.手段形象使用

  C.载体传播流通

  D.工具互动言说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可知文段表达的是语言是用来承载信息、传播信息的。A项“符号”指用于区分某种特征的标识;B项“手段”指本领、技巧。二者均不符合“语言承载信息”这一语境。排除A项、B项。

  第二步,第二空不容易排除,分析第三空。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指的是国家共同语言和国际共同语言扩大了语言的“使用”范围,C项“流通”有传递之意,符合语境。D项“言说”指谈论、说话,不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9、文学翻译,尤其是经典文学的翻译,是特别专业的事情,需要锲而不舍的________、旁征博引的考证和________的付出才能做好。可惜绝大多数读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对文学翻译有一种________的傲慢与偏见。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求长年累月理所当然

  B.追寻不离不弃自以为是

  C.求索持之以恒根深蒂固

  D.探求聚精会神前所未有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要搭配“付出”。B项“不离不弃”指永远在身边,不分离,不抛弃,一般用来形容感情。D项“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强调专注,二者均不能修饰“付出”,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横线处所填词语要与“傲慢与偏见”搭配。A项“理所当然”指按照道理应该是这样,强调根据道理得出结论,与“傲慢与偏见”搭配不当,排除A项。C项“根深蒂固”指基础深厚,不易动摇,置于此处形容傲慢与偏见的基础牢固,符合语境。

  第三步,验证第一空。“锲而不舍的的求索”搭配恰当。

  因此,选择C选项。

  10、哥白尼所发动的这一场天文学革命,________了中世纪以来的神学权威,________起科学的理性精神,________了一整套观察、实验与思考的方法,由此为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成立发现

  B.铲除确立建成

  C.挑战树立形成

  D.打破建立发展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发动的这一场天文学革命,________了中世纪以来的神学权威”可知,横线处表达天文学革命对神学权威的影响。A项“质疑”指提出疑问,文段中不仅提出疑问,而且已经发动了革命,“质疑”置于此处语义过轻;B项“铲除”指根除、彻底消灭,填入文段程度过重,且与“权威”搭配不当,排除B项。

  第二步,第二空不容易排除,分析第三空。根据“________了一整套观察、实验与思考的方法”可知,此处表示产生了一整套的方法,结合这个方法是在“哥白尼所发动的这一场天文学革命”后产生,可知以前是没有这个方法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C项“形成”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事物,侧重于从无到有的过程,符合语境。D项“发展”指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文段强调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并非从“有”到“优”的过程,排除D项。锁定答案为C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树立理性精神”搭配恰当。

  因此,选择C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