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教育综合知识

首页 >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 > 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 教育综合知识

2015年河南省招教心理学重点知识: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华图教育 | 2015-08-07 14:21

收藏

  推荐: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

  学习动机。

  2.要想使学习上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首先改变

  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其次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3.在实际教学中,为保持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教师评分应注意:首先,学生的成败

  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其次,课

  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再次,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后,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

  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但成功体验的获得终必须依赖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

  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

  真正成功感的决条件。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

  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

  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

  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这项途径,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

  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

  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能否成为问题情境, 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 如果完全适合(太

  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

  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

  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

  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1.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有利于

  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

  易。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佳激起

  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2.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1.反馈信息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

  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奖惩要适度

  一方面,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

  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另一方面,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

  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首先,稳定性维度而言,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对未来结果的期待与目前的结果是

  一致的,会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或自卑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

  其次,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

  身心状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

  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

  后,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学习者会对自

  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

  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

  2.归因方式的不同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意义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

  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进行归

  因。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