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阶段的幼儿,经常发生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语言障碍和品行障碍等。
一、情绪障碍。幼儿的情绪与情感还在发展之中,很容易出现恐惧、屏息发作、暴怒发作等问题。幼儿对特定的动物、人、物品或情境所产生的过分的或不合理的恐惧和回避反应叫做儿童期恐惧,一般采用系统脱敏法来进行治疗;屏气发作指的是婴幼儿在情绪急剧变化时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幼儿,3岁以后很少发生。部分儿童在自己的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时,就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自己的头发等过火的行为,统称为暴怒行为。
二、睡眠障碍。夜惊、梦游症和梦魇是幼儿常见的三种睡眠障碍。夜惊俗称睡眠过浅,幼儿在睡觉时很容易突然惊醒;梦游症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睡眠障碍,幼儿会在睡觉时不自觉地进行一些无意识行为;梦魇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噩梦,多半由白天所见的刺激性画面语言节奏障碍
三、语言障碍常见的有口吃、缄默症和语言发育迟缓等。矫正幼儿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缄默症多发生于敏感、胆怯、孤僻性格儿童,可能伴有遗传因素;语言发育迟缓的因素有很多,若发现儿童有语言发育迟缓现象,应努力查找病因。
四、品行障碍包括攻击性行为和说谎等。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通常表现出发作性暴怒、冲撞、打人、咬人、踢人等行为;说谎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
无意说谎是因为学前儿童认知水平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往往会出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况;有意说谎是一种出于故意,给别人或自己造成伤害的不真实的话。
如果幼儿出现以上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告知家长,配合家长、学校、医院等共同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