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事业单位热点资讯

首页 > 热点资讯

2023年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华图教育 | 2022-11-30 23:14

收藏

2023年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1.

1978年5月11日,哪个日报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经济日报》

B、《光明日报》

C、《人民日报》

D、《解放日报》

  ---------------------------------

答案

B

  ---------------------------------

解析: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扩展知识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

1900年6月29日,慈禧太后在对外宣战八天后即令驻外使节向各国解释:“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馆及,酿成大祸。中国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而与各国开衅,此意当为各国所深谅。”这表明慈禧太后的意图是( )
A.甘心充当列强侵华助手
B.利用民众力量抵御侵略
C.满足列强瓜分中国要求
D.对外求和维护自身统治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并何至恃乱民而与各国开衅”指清政府不会依仗乱民对抗各国,B项排除。材料强调希望各国能谅解中国的这种情况,可见AC两项与此不符,均排除。对外妥协,维护自身统治,她真实的意图就是这两样,D项正确。故选D。

  ---------------------------------

  暂无

3.

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

②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③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④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

答案

A

解析 

1、49-50年 同17国建交(第一次建交高潮)

49中苏建交 50《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作用: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人民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12月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

后有改动: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利

意义:国内: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c.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54年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 瑞士的日内瓦参与国:中、苏、美、英、法

主题:讨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朝鲜问题

意义:a.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周恩来 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用: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4、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1955年4月 印尼的万隆参与国:亚非29个国家

主题:讨论和平、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等问题

意义:a.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周恩来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作用:推动国际会议的成功

4.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和4,求第三边的长度。(最长的)

  ---------------------------------

答案:

5或者根号7。

当两条边是直角边时:用勾股定律,勾三股四玄五,第三条边等于根号下三的平方加四的平方,等于五。

当4为斜边…3为直角边时…第三边等于根号下4的平方减3的平方等于根号7。

5.

根据艾青的诗歌创作年代和内容,我们大致可以把艾青的诗歌创作分为四个时期,即①留学法国与归国时期,②抗战时期,③新中国时期,④创作后期(1976年后),下面四首诗的排序符合艾青诗歌创作四个时期的(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礁石》《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光的赞歌》

B .《礁石》《光的赞歌》《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C .《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光的赞歌》

D .《礁石》《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C

6.

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诸侯竞相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

  ---------------------------------

  正确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耘”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故选D。【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大变革的时代的相关知识,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
(3)建立县制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

  暂无

7.

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出来,应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B.常温下使水蒸发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

答案

C

  ---------------------------------

解析:

A、冷却常温下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只能析出少量的硝酸钾,方法不好;

B、常温下使水蒸发,析出硝酸钾的速度会很慢,方法不好;

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可以快速的析出硝酸钾,方法最好;

D、升高温度却只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硝酸钾晶体,方法错误.

故选C.

知识点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欲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可采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但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出来,单纯的蒸发溶剂和降温效果都不是很好,应采用加热蒸发和降温相结合的方法.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强学会成立
B.创立《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公车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

  暂无

9.

150年前,美国的黑人奴隶获得解放,成为与其他公民同样的自由人,他们的身份发生变化得益于( )
A. 《独立宣言》发表
B.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C. 废除黑奴贸易
D. 殖民主义体系崩溃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知识点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奴隶宣言》是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依然可以使用奴隶。美国的黑人奴隶获得解放,成为与其他公民同样的自由人。A. 《独立宣言》发表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文件, C. 废除黑奴贸易这个与题干内容不符合, D. 殖民主义体系崩溃是1990年纳米毕业独立的历史意义。所以答案选B

  ---------------------------------

  暂无

10.

梁启超说:“吾以为……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盖以政体之变迁,其现象常为进化的,而国体之变更,其现象常为革命的,谓革命可以求国利民福,吾未之前闻。” 由上述材料所见梁启超的政治观点是( )

A. 反对革命,反对民主共和
B. 倡导宪法政治,追求民主自由
C. 坚决支持君主立宪
D. 认为国体变迁比政体变迁更重要

  ---------------------------------

  正确答案

从材料“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可知,在梁启超的心中,“宪政”是根本,“君主”和“共和”都是形式,表明梁启超倡导宪法政治,追求民主自由,故B正确;根据“谓革命可以求国利民福,吾未之前闻”表明梁启超反对革命方式,“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表明不反对民主共和形式,故A排除;作者认为只要是宪政,无论君主形式还是共和形式都可以,故C排除;材料中并没有表明国体变迁比政体变迁更重要,故D排除。

  ---------------------------------

  暂无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