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 > 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2015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模拟题(6)

河南华图招教考试网 | 2015-05-18 14:22

收藏

  2015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陆续开始,河南华图教师招聘网提供考试模拟试题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学制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E特朗普制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成熟 D.个体实践活动

  3.美育高层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 )

  A.健康的审美观B.鉴赏美的能力 C.感受美的能力D.创造美的能力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课程亚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6.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7.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8.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10.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而言,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前提作用 C.主导作用 D.导向作用

  11.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为关键的准则,它应具有的规定性是( )

  A.时限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

  B.灵活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

  C.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灵活性

  D.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12.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本讲座由主讲人对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公开信息作出讲解,内容未经编辑、制作、加工。)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3.提出“‘人是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是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的完善。”这一思想的是 ( )

  A、卢梭 B、康德 C、夸美纽斯 D、洛克

  14.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5.( )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6.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是( )

  A、实质教育论 B、素质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应试教育论

  17.从课程的发展来看,制约学校课程制定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儿童、学校

  B.社会、儿童、知识

  C.儿童、知识、学校

  D.社会、学校、知识

  18.近代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 )。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培养》

  C.《普通教育学》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9.美国教育学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 (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教育网络  D、学习化社会

  20.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 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儿童权利公约》基本精神体现的原则( )

  A儿童利益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保护儿童原则 E无歧视原则

  2.以下属于学校教育中核心因素的是( )

  A.学生 B.教 C.学 D.环境 E.教师

  3.我国对教师概念的界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是()

  A.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B.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C.教师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D.教师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

  4.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教育者 B.教学环境 C.受教育者 D.教育影响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6.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等几种形式

  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7.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

  A、生成性 B、综合性 C、自主性 D、开放性

  8.德育过程是由( )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9.按照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方法的类型主要有 ( )

  A.相对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性评价

  E.终结性评价

  10.新课程标准从( )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有目标评价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和教科书。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4.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的“____”。

  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____的关系。

  6.我国幅员辽阔,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是为了贯彻____教学原则的要求。

  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民主型和____。

  8.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方式。

  四、 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

  2. “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

  3.当代教育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4.分组教学较个别授课制而言提高了教学效率,较班级授课制更便于因材施教,彰显出更强的优越性。( )

  5.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

  6.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7.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8.西方历史上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

  9.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

  10.教师教育就是师范教育。(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5分,共20分)

  1.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简述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

  3.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4.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试评析“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

  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很多动物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有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个学生坐下以后,老师叉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来回答问题。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能出来。”

  结合上述案例,试运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必然联系的理论评价这位教师教学的得失。

  2.阅读下面文字,说出隐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并论述这一思想的内涵。

  “……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就足以使人在未来的一生中应付他遇到

  的各种挑战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D

  【解析】柏克赫斯特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立了道尔顿制

  2. 选A

  【解析】略

  3. 选D

  【解析】略

  4. 选D

  【解析】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5. 选A

  【解析】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6. 选D

  【解析】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7. 选D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该意见第9条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8. 选C

  【解析】略

  9. 选D

  【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表述属于“环境陶冶”。

  10. 选B

  【解析】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11. 选D

  【解析】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为关键的准则。课程目标具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12. 选B

  【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13. 选B

  【解析】康德是德国思想家,他在批判哲学里审查了理性,探讨了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了个人价值。他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思想,改造人类社会。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人是需要教育的动物”。他认为人应是自由的,但“在自由意志的运用与对必要管束的服从之间进行调节,是教育的难课题”。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14. 选A

  【解析】略

  15. 选C

  【解析】略

  16. 选C

  【解析】形式教育论,重视智力的训练,忽略学科内容的重要性。

  17. 选B

  【解析】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8. 选A

  【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9. 选D

  【解析】“非学校化”是非制度教育思潮的重要口号,它强调建立学习型社会。

  20. 选C

  【解析】略

  二、 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ABCE

  【解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出于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无歧视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儿童利益佳原则。

  2. 选AE

  【解析】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核心要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即学生和教师。

  3. 选AB

  【解析】略

  4. 选ACD

  【解析】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设施等。

  5. 选ABCD

  【解析】略

  6. 选BC

  【解析】单独一个课程安排方式,包括:直线型、螺旋形。

  7. 选ABC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性质:综合性、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课、研究性学习课、劳动技术课、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8. 选ABCD

  【解析】略

  9. 选BCE

  【解析】按评级基准分,分为相对、和自我评价;按评级功能分,分为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

  10. 选BCD

  【解析】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目标游离模式 CIPP模式

  2.课程标准

  3.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4.白板说

  5.平等

  6.理论联系实际

  7.放任型

  8.讲解 讲演

  四、 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解析】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教育的继承性上。

  2.√

  【解析】新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3. ×

  【解析】

  4. ×

  【解析】分组教学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

  5. ×

  【解析】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需要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必要的作业是不能少的。素质教育只是反对过多的重复的缺乏成效的机械训练,反对应试教育过分偏重智育,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

  6. ×

  【解析】少年期依赖性和独立性并存,渴望独立,又缺乏相应的能力和经验,家长和学校应善加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仅仅依靠严加管教,反而容易滋生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冲突和对立。

  7. ×

  【解析】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体系三方面的要求。

  8. √

  【解析】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历史上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9. √

  【解析】略

  10. ×

  【解析】教师教育包括,教师职前教育即师范教育,也包括在职教育,如入职培训、在职进修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5分,共20分)

  1.【参考答案】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2.【参考答案】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3.【参考答案】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4.【参考答案】(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参考答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参考答案】(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和涵义、常见的价值取向及争议简要说明。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参考答案】一、教学过程要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它要求:,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第三,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一方面,面对学生的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这位老师否定了学生偏离常规的答案“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有出来。”,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能出来”,简单明了地让学生知道了“准确答案”,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然而却将教师主导异化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标准答案中心”。

  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教师的主导也表现积极正面得对待学生的不足,给与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在教师主导作用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获得自身发展。学生的回答实际上指出了青蛙和蛇的共同特征“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体现出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的优点,也暴露了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问题,即认为凡是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冬天都不会出来,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老师既没有发现学生的优势,鼓励学生,培养好奇,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美好特质,也没能够抓住学生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纠正,而仅仅以“冬眠”这个正确答案作答,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睛,未能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违背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存在着必然而紧密的联系,片面的强调“教师”或“学生”单独一方的权威或重要性,容易陷入“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的偏颇之中,都是不利于学生的顺利全面发展的。

  2.【参考答案】上述文字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即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